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候选新闻“刷新纪录:‘奋斗者\’号载人深潜破万米返航三亚”解读 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三亚日报 2020-12-31 10:15

本报讯(记者杨洋)11月28日8时30分许,一阵汽笛声响,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完成第二阶段海试,胜利返航。

1个多月时间,累计完成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10909米的纪录,让人类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有了新坐标。

自2020年10月10日起,“奋斗者”号从三亚出发,赴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万米海试,成功完成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在海试过程中获取了一批沉积物、岩石和海底生物样品,为进一步开展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海底1万米的世界,只有跨过核心技术的门槛,才能得其门而入。

“奋斗者”号的特殊本领,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概括。

——设计。

“奋斗者”号下潜到万米深海,还要携带3名潜航员长时间稳定作业,设计难度可想而知。

——抗压。

在万米深海,水压超过110兆帕,约合1000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科研团队历时数年,自主发明了特殊钛合金材料,又通过攻克高强度、高韧性钛合金焊接技术,成功解决了载人舱球壳的建造难题。

——操控。

潜水器去到万米深渊,可不只是“到此一游”,还要完成岩石、生物抓取,以及沉积物取样等精准科考作业。这需要灵活的机械手、智能化控制系统和电动观测云台。

——通信。

水声通信是“奋斗者”号与母船“探索一号”之间沟通的唯一桥梁,实现了潜水器从万米海底至海面的文字、语音及图像的实时传输。

——浮力。

载人潜水器“下得去”,还得“回得来”。这里面的关键是固体浮力材料。这种材料既要密度低,又要耐高水压,制备技术难度大,世界范围内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此外,锂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海水泵总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潜浮速度及球壳应力实时在线监测……众多关键技术提供“护航”,让“奋斗者”号的机动性、作业能力、舒适度及安全性大幅提升,成为国际唯一能同时携带3人多次往返全海深作业的载人深潜装备。

“"奋斗者"号部件的国产化率超过了96.5%,具备了全海深进入探测和作业的能力。

随着“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返航,一系列科研成果将为人类揭开更多海洋奥秘。在探索海洋的道路上,中国不会止步。在认识、保护、开发海洋的道路上,人类的新征程刚刚启动。

新闻推荐

三亚多个集体和个人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

本报讯(记者黄珍)12月28日上午,2020年海南省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海口召开,表彰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