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那些年三亚那些事
1968年冬天,袁隆平带领团队,一路颠簸,踏上海南岛,落脚三亚南红农场。此后53年来,袁隆平好比一只勤奋的“候鸟”,几乎每年冬天都在三亚度过,献身南繁育种事业。
1970年11月23日,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带着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来到农场的那片沼泽地里寻找野生稻。他们一起发现了一株有3个扬花的稻穗,花药细瘦、色泽浅黄的野生稻。当时,袁隆平正在北京开会,获悉发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的消息,连夜乘火车南下,赶回三亚,镜检结果完全不育,令他欣喜若狂,当即命名这株神奇的野生稻为“野败”。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由此开启崭新篇章。
1971年,袁隆平利用在三亚南红农场发现的特殊不育野生稻资源成功突破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从此把杂交水稻和袁隆平这两个耀眼的名字牢牢刻在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从三亚走出去的中国杂交水稻以高产量、品质好著称于世。袁隆平先后在这里的基地里选育出数十个杂交水稻品种,其中有多个品种被全国大面积推广。美丽的三亚不但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向了世界,也为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2年6月10日,三亚市人大召开会议,决定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三亚市荣誉市民称号。袁隆平动情地说:“我很高兴能成为三亚的荣誉市民。我的事业从三亚的田间地头走向世界,这里也是杂交水稻的故乡。”
2014年,袁隆平担任琼州学院(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客座教授。
2018年12月17日,88岁的袁隆平尽管身体欠佳,依然出现在三亚举行的2018第三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为加快耐盐碱水稻的品种审定、尽早实现大面积推广鼓与呼。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授予袁隆平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袁隆平没有参加庆祝大会,他正在三亚投身南繁事业。
2019年12月9日,袁隆平在三亚出席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他发言:“我希望,杂交水稻能为非洲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2019年12月18日,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三亚召开,袁隆平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辞。
2020年1月13日,袁隆平在三亚对外发布“袁梦”计划:未来3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种植耐盐碱地水稻20万亩,帮助当地水稻种植户实现收入翻番。
2020年12月20日,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启动会在三亚召开,并成立袁隆平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
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2021年5月9日上午,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示范点,“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测产取得可喜成绩,达到1004.83公斤。5月14日,从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里,“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测产再传捷报,达到926.5公斤。
(郑居文整理)
新闻推荐
118名“铲屎官”包机携宠游三亚三亚机场顺利完成首次宠物客舱包机运输任务
本报讯(记者袁燕李正蓬通讯员陈红丽)5月20日21:23,一架包机航班搭载着118名旅客、66只宠物狗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以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