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地: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节约每一粒粮食就是对袁老最好的缅怀
本报记者胡拥军
“从23日到今天下午,前来悼念袁老的群众络绎不绝。”5月25日下午,一阵雷阵雨过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袁隆平大道上,三三两两的人们急匆匆地走着,脸上尽是肃穆之情。在袁隆平生前题写的“南繁水稻科普文化长廊”字碑前,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营销负责人郑彦妮一边整理着大家敬献的鲜花,一边对记者说道。
“我就是想来看看袁老工作过的地方,虽然从未和他谋过面,但是感觉他就在我们身边,并没有远去。”从湖北武汉来到三亚的袁梦颖女士说,当天下午,她一下飞机就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这里追寻袁老的足迹。她说,袁老的离去,自己心里很难受,用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现在,最好的悼念方式就是记住袁老说过的话,珍惜节约每一粒粮食,这是对袁老最好的缅怀。“接下来的几天,我还想到袁老在三亚其他工作过的地方去走走,看一看。”袁梦颖说。
“虽然仅跟袁老见过几次面,但是印象很深刻,袁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风趣幽默,没有一点架子。”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副总经理袁铎说起与袁老相处的时光,满脸敬重之情。他说,袁老为了解决世人的粮食温饱问题,把毕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他这种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境界,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袁铎介绍,袁老的杂交水稻试验基地位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内,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造型就是来源于袁老的“禾下乘凉梦”创意建设的,袁老给园区提写了南繁文化科技长廊,以此来展示南繁科技文化,向游客展现杂交水稻的试验过程,同时也作为中小学生的科普基地,让大家明白粮食的高产来之不易,提倡大家节约粮食,不要浪费。
“他是人民的骄傲,也是祖国的骄傲。”带着8岁的儿子一起向字碑献花的高海慧是海南中学三亚学校的一名教师。她告诉记者,虽然儿子年纪小还是懵懵懂懂,但希望孩子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
“是袁老帮助解决了我们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我们农民都很感谢他。”站在字碑前,61岁的海棠区湾坡村群众刘孝明双手合十,深深鞠躬说道。
雨后的三亚水稻国家公园,林木葱茏,静谧无声。不远处的G98东线高速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阵阵呼啸声似乎也在向这位国士老人致哀告别。
新闻推荐
三亚5月24日,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师生在袁隆平生前工作过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献花。本报记者李学仕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