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三亚动车运用所检修库 看机械师 为动车“号脉”
本报讯想让爱车“健康”,定期的保养和维护不能少。当然,每日高速行驶的动车也需要保养。日前,记者来到广铁集团广州动车段三亚动车运用所检修库(以下简称检修库),探班动车“体检”全过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给动车做“体检”的“医师”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动车组机械师,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对列车进行检查、检修,一寸一寸地对动车底部、车身、车顶等部位作系统的维护检查。他们竭力“照顾”好这些“大家伙”,只为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记者符小霞文/图
1
“恒温”检修库
128台制冷机启用,室温28℃
检修库是一个半封闭的作业场所,是给动车“体检”的主要场地。
殷嘉浩负责三亚动车运用所的宣传工作,他指着墙上的制冷送风机告诉记者,检修库内温度最高可达40℃。虽然检修库中安装了工业风扇,但只能送风无法降温,机械师作业时常常大汗淋漓。“去年7月,检修库128台制冷送风机正式启用,室温可保持在28℃,机械师再也不用"蒸桑拿"了,这也是国内首个动车"恒温"检修库。”殷嘉浩说。
记者进入检修库,一眼看见库内停放的两台动车,有保洁员拿着约2米长的刷子清洗车身。检修库中间架设2股铁轨,可同时容纳4组动车进行检修。检修库由上至下分为三层,分别是三级平台、二级平台、地沟。在地沟里,记者看见两名穿着蓝色制服的机械师拿着手电筒,对列车底部的各处进行检查。有了庞大列车车身的映衬,机械师像一个个蓝色的“小精灵”,在检修库里忙碌着。
“我在检查车底轮轴状态,查看螺丝上的防松标志是否断裂松动,或存在漏油、破损等情况,还要查看整个车底的部件和指标是否正常,以确保列车出行安全。”2019年入职,今年23岁的机械师郑庆华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检查车底情况。郑庆华告诉记者,车底部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刹车皮变薄,需要及时更换。
“夜猫子”机械师
2
列车一级检修需要3个小时
由于动车是白天运行晚上“歇班”,机械师大部分时候只能晚上工作,白天休息。
殷嘉浩曾经是一名机械师,对动车检修流程非常了解。他告诉记者,动车有一定的运维周期,每累计运行6600公里或72小时,两个指标满足一个就需进行一次一级修。检修内容包括空调,卫生间,车顶高压系统,车两侧、车底螺栓等检查,及时更换零部件,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处理。“检修严格按照三级卡控原则,由检查人员、工班长、质检员三道程序检查。多层保险,确保动车安全快速出行。”殷嘉浩说。
每晚12点列车停运后回到检修库,机械师就开始忙碌了。列车分为入库检修和入库不检修,入库不检修的动车需对空调、热水器等设备进行检查;到达检修周期的动车会驶入检修库进行一级、二级或高级检修作业。殷嘉浩告诉记者:“一级修一般需要3个小时,如果列车出现故障,需要的时间会更长,所以一晚上的检修时间是非常紧张的。”
机械师一般晚上七点开始作业,前半夜车辆较少,随着动车停运,后半夜进入检修库的列车增多,整个检修库都是“蓝精灵”忙碌的身影。到了后半夜,机械师处于疲劳期,但检修仍需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一个环节都不能错,更不能少。
殷嘉浩告诉记者,动车入库后如果洗手间堵塞,他们还要疏通,如果常规方式无法解决,只能将污物一勺一勺舀出来。
机器人“见习生”
3
仍需“学习”,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检修库地沟内,记者看见一台白色长方形机器,原来是动车组车底智能检修机器人。“它还在试运行阶段,是一名"见习生",得考试合格才能正式上岗。”殷嘉浩说,机器人用于补充检查,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作业。列车的关键部位仍需人工复核,机器人只能减少部分工作。
据三亚动车运用所研发小组工作人员叶超介绍,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伸入机械师难以到达的位置,检查到工作人员不能检查的部位。“机器人上岗时,第一遍从动车底部走过能采集车底平板数据,往回走时机械臂往上升,利用手臂上的高清视觉系统快速扫描检测,并将采集到的高清图像数据传输回服务终端处理,通过算法识别螺丝是否松动或其他部件是否有问题,发现异常会自动报警。目前,机器人检查完一辆列车大概需要42分钟。”
据三亚动车运用所副主任黄东贵介绍,机器人仍需进一步“学习”,预计今年8月可正式上岗。它的“考试科目”可不少,如检修时间,防撞系统,机器人蓄电量,图片储量,摄像头像素,误报率,准确识别、发现问题能力等。
作业装备
4
手电筒既能录音又能拍照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机械师使用的手电筒也不同寻常。
“这个手电筒有拍照和录音功能。”机械师刘升平告诉记者,对动车轮轴检修作业时,需要使用手电筒全程录音,如果对列车一些部位进行了检修,也要拍照和录音,以便后期查找和分析。该国产手电筒售价2000多元,是机械师作业时必不可少的装备。
新闻推荐
5月29日,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举行亲子主题活动,100多名家长和孩子及老师一起参加趣味活动和表演节目,迎接“六一”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