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汇聚“一城三领域”三亚:人才集聚高地 创新活力磁场
本报记者杨洋
建设自贸港,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紧缺的也是人才。
5月18日,三亚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1031396名常住人口让三亚正式成为百万人口城市。
三亚两组数据特别引人注目:一组是“4·13”以来,三亚累计人才落户34446名;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600件次;高层次人才认定2165人。另一组是,2020年,三亚人才落户10437名,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600件次,高层次人才认定1336名。
这两组上扬的数据表明,三亚逐渐成了人才聚集之地、辈出之地、向往之地。2020年,自贸港启动元年,人才数量为增幅最大的一年,人才队伍呈现量增质优的势头。
跑出“新姿态”、赛出“新速度”
梳理三亚2020年的热词,“人才”无疑是重要关键词之一。
2020年,三亚着力优化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拉开了“人才奔向三亚”的大幕。
三亚越来越多的人才工作创新举措,正在推动更多的优秀人才把对三亚的关注变为走进三亚的实际行动,越来越多的人才用智慧引擎蓄力自贸港。
顶尖科学家来了;两院院士来了;名校在三亚落地;科考船从三亚起航……
他们是超级“智库”,为建功自贸港赋能;他们是“超级”智库,在海之南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顾瑛、朱蓓薇、杨志峰、包振民……这些名字一次又一次刷新三亚微信朋友圈。三亚市院士联合会成立至今,已有120名院士“天团”加盟。
围绕“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建设需要,重要平台成人才聚集“强磁场”,人才工作跑出了“加速度”。
崖州湾科技城刷新你的想象力!
“崖州湾科技城建设两年来,园区从业人数达到1万人,其中学历大专以上人才近6000人,博士学历人才241人。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引才力度。”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童立艳透露,崖州湾科技城人才吸附力强劲,初步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
“一城三领域”(崖州湾科技城、南繁院、医疗系统、教育系统)成为吸附人才的重要平台,人才高地的聚集效应彰显。
三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三亚市委人才发展局局长黄淑贞说,纵观人才发展数据库,一大突出的亮点就是:“一城三领域”成为吸附人才的重要平台,聚集了近70%以上高层次人才,三亚人才初步实现“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良性互促局面。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显现出强大“人才磁铁”效应,引进了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许勇等专家作为院技术指导,立项科研项目27个,通过吸引一名高端人才,引回一拨专业人才、引进一组招商项目、引来一批高端技术,出现了“群雁高飞头雁领”人才回归的“雁阵效应”;
截至2020年底,引进和孵化200余家企业,卫星遥感信息全产业链基本搭建,空天信息技术产业链闭环有望形成。“航天热”背后,是人才加速聚集;下转3版?上接1版
“作为海南省面向全国引进的学科骨干教师,我深切感受到三亚市委、市政府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切实解决了家属随调、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让我不再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三亚市荔枝沟初级中学英语教师陈传玲说。
通过合作办学,三亚还引来一批高层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和优秀管理团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上外三亚附中都在吸引顶级教育人才“回流”。同时,一批“银发精英”加入合作办学学校当中。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华西医院两大人才团队、国医大师等一批批医疗专家团队纷至沓来,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医疗新高地图景出现。
各大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不遗余力,激荡“聚天下英才”的伟力。如: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引进朱蓓薇、丁德文、蒋兴伟、包振民等4名院士为特聘教授,三亚学院引进翟明国、陈国良、容淳铭3名院士设立工作站。
“塔尖”人才大步进位的背后是三亚高质量发展势渐成;重要平台人才结构与布局的持续优化,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快速打开新局面。
推向“新高度”、干出“新精彩”
突破性的前沿技术、充满活力的研究方向、前瞻性的研究视角,标注专业深度、价值高度、精神高度,人才驱动力明显提升。
“创新”元素更丰富、土壤更肥沃、人才更集聚,科研实力及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南繁硅谷”高地初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重点科创平台加速推进,海南省崖州湾国家级种子实验室正式成立;
南繁院立项科研项目27个;
医疗系统打造了20多个省重点专科;
教育系统被推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深海所“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奋斗者号”,科研成果密集且顶尖,科研科考成绩,走在世界科技前沿;
空天院“空间对地观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即将成建制落地三亚,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带火了空天产业的贸易之窗;
热带海洋学院强化了海洋大学科布局、三亚学院设立海南唯一高性能计算中心……
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凸显,让人才有实现价值的“磁场”发力,自然会出现“磁聚”现象。这就是三亚打造“人才磁场”的秘密所在。
人才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底蕴”,人才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是汇集人才的“引力石”。
如何聚才用才,借人才之智?三亚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既向外引才借智“扩大增量”,又注重本土人才培养“盘活存量”,实现产业留人、事业留人、制度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
——人才政策不断创新。出台人才服务10条措施、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络员管理办法、市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工作、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等系列人才政策,制定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六个方面25条具体措施,编制“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和三亚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行职称评审分类评价和信息公开制度,人才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人才战略不断升级。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人才引进工作,6100名人才通过“海南省2020年首批面向全球招聘三万岗位人才活动”与三亚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加大“柔性引才”力度,2020年全省评定的“双百”人才团队有35个在三亚,“院士联合会”会员增至120名,院士创新平台增至20家,新增2家省级“候鸟”人才工作站。
——人才资源加速汇聚。落实“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南海名家”“515人才工程”等国家级、省级育才项目,加大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培养力度,3人获国家级人才项目人选配套资助,87人入选“南海系列”育才计划,6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多名人才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人才环境持续改善。推动人才服务工作标准化、便捷化、专业化、国际化“四化”建设,新设22个人才工作站,为学术活动、院士交流等提供经费保障,推进党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制度化常态化,启用三亚人才服务“单一窗口”平台,加大落实人才住房保障待遇力度,完善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落户等制度,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如今的三亚,每一天都在上演精彩生动的人才故事,每个人都在逐梦路上奋力前行。讲好人才故事,让人才落地生根,三亚努力奔跑,继续追梦。
厚植人才沃土、汇聚精英力量,蓄力自贸港,三亚在路上……
新闻推荐
本报三亚6月3日电(记者李梦楠通讯员张海哲)为切实做好高考期间交通安全保障工作,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三亚将在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