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革命不倒的红旗,是千千万万的琼崖共产党人和革命军民用鲜血染成的,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就有2.3万余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海口市人民公园绿树成荫,松柏挺拔,市民游客散步嬉戏、健身锻炼,和谐安宁。园内,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纪念着历史,见证了变迁。
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是千千万万的琼崖共产党人和革命军民用鲜血染成的。“琼崖革命、渡海战役中,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就有2.3万余人,没有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更难以计数了。”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主任科员周琪雄感慨道。
在这片土地上逝去的英雄,母瑞山记得,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上的7棵木棉树记得,广大人民群众更加铭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硝烟弥漫前赴后继干革命
清晨的人民公园,永远热闹非凡。往纪念碑对面望去,东湖波光粼粼,映着岸上晨练的人们的倒影。然而,往前追溯几十年,海南并非是这般幸福光景,而是硝烟弥漫。
93年前,也是在一个凌晨,讨逆革命军在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打响了琼崖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启了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历史。
在屯昌县西昌镇,1927年12月1日,琼崖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冯平领导队伍在南田村发起一次武装总暴动,震惊全琼,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给海南人民鼓起了革命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在海口市云龙镇,1939年2月10日,刚刚成立2个月的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潭口渡口阻击不可一世的日军,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人民抗日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琼崖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
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1942年1月,琼崖独立总队和国民党顽军主力决战,上万群众支前,其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在琼崖革命斗争史上是空前的。这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保卫和巩固了琼文抗日根据地。
在定安县岭口镇,1949年,为粉碎敌人的阴谋和保卫解放区,琼崖纵队分别于12月1日和20日在岭口墟东南面油毛肚处岭口墟至嘉积镇公路旁设伏消灭来犯之敌。这两次战斗,我军围歼国民党军一个王牌团,在琼纵战史上首创歼敌近一个团的战例。
1950年,在雷州半岛南端,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泊满了大大小小的木帆船,樯橹连绵,曾经的陆军在数月时间里集训,迅速转变为“海军陆战队”,浩浩荡荡强渡琼州海峡,在琼崖与琼崖纵队会合,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敌军引以为傲的“伯陵防线”,解放了海南岛。
不朽丰碑为报家国洒热血
“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来到这里祭奠革命英雄。”4月30日,在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海南日报记者碰到了一位正在拍照的市民。他叫符忠吉,在人民公园附近大同里住了十几年。他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天都会经过纪念碑到公园里锻炼,常常能看见不同的人到此悼念那些为了解放海南而献出一切的革命战士——
被捕后,由于拒不开口,时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的李硕勋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坐老虎凳、被灌辣椒水、被皮鞭抽打,甚至被用铁丝绑起来吊在半空中……李硕勋的皮肉被打烂了,腿骨被打断了,就连上刑场都只能被敌人装在筐里抬着,但却始终不肯透露党的秘密;
原红色娘子军连一排战士潘先英参军时还不到16岁,由于年纪不达标,被婉拒入伍。倔强的潘先英便随手拾了根木棍,跟在娘子军后头训练。几番软磨硬泡,潘先英终于如愿,成了队伍中年纪最小的那一个,与姐姐们相比也不遑多让,先后参加了红色娘子军的首场战斗沙帽岭伏击战、惨烈的马鞍岭阻击战等;
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0军119师357团5连1排副排长万守业,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直扑敌人的枪眼,用血肉之躯为战友们赢取了宝贵的冲锋时间,战友们乘机冲上去,摧毁了敌堡,控制了滩头阵地。而28岁的万守业,在多处中弹后,长眠于海南,隔海遥望他那先一步解放的河南家乡;
更多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在大水战斗中牺牲的200多名战士,在白沙门战斗中牺牲的百余名解放军战士,在临高角登陆战中牺牲的数百名战士们,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们,他们的名字已无处可查……
然而,他们始终是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是历史上不朽的丰碑。正如眼前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上的朱德亲笔题词: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同志们!你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你们的英雄行为,对解放琼岛和全中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烈士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军民同心血肉相连谱壮歌
入夜,热闹渐渐散去,偌大的人民公园里只有晚风还在不知疲倦地奔跑。在战争时期,这就是人民群众帮助革命同志藏身或转移的最佳时刻。
在海南这片热土上,军民血肉相连,“山不藏人人藏人”的感人传奇无数次地上演。
被叶剑英称作“革命母亲”的云四婆,一生被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先后逮捕过6次,遭受过电击、火烤、水烫,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却不肯吐露革命志士的下落。为保护负伤的革命同志,云四婆将亲儿子推到敌人眼前,冒充革命同志。革命“儿子”因此获救,亲生儿子却被敌人折磨致死。云四婆忍着悲痛,对革命同志说:“只要你们在,革命的火种就在。”
“阿妈,侬回来了。”多少个夜晚,只要听到这句话,锦简婆就毫不犹豫地开门,为革命同志提供一处栖身之地。日军“蚕食”时期,县交通站搬到她家,区政府部队的同志们也经常来往,锦简婆便发动全村青年突击挖地洞。为了做好掩蔽体,她连自家的房门木板也拆了下来。在她的带动下,这个仅有10余户人家的小村,先后挖了七八个地洞,每个洞都能藏上8人至10人。当时,众多革命同志就是在这些地洞里安全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愿我父子同死,救出众乡亲。”明知儿子赴约必死,但为了以命换命、救出22位被国民党关押的苗胞,苗族首领陈日光毅然致书18岁的儿子——抗日后备大队队长陈斯安,陈斯安接书后慨然赴难。
不仅如此,在土地革命时期,在六连岭的一个山洞里,被敌人围困的群众宁可饿死、被折磨死,也没有一个人说出红军的踪迹,最后10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1949年底,为了配合解放军渡海作战,短短一个月时间,全琼就筹集粮食5万多石,组织起6万多人的支前队伍……
军民共筑热血丰碑,解放海南业绩永存。
看今朝,昔日的琼崖正加快建设自贸港,崭新的海南向琼岛人民发出召唤: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琼崖后人继往开来!
(本报海口4月30日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蒙职宇通讯员梁定奇)4月26日晚,屯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周密部署,科学勤务,认真组织开展“猎鹰4号”行动酒后驾驶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