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坚守撼动人心
■张永生
尽管身患残疾、家庭贫困,10年来仍然坚持照料扶助同村百岁孤寡老人,嘘寒问暖,送医拿药,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满温情……日前,本报《天涯好人》栏目讲述屯昌县乌坡镇大户村村民王仁凤夫妇的善行义举,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引起了一股不小的情感冲击波。(2月12日《海南日报》)
为善不易,坚守实难。王仁凤夫妇的故事之所以令人感佩、动容,在于人们从中看到了他们的悲悯之心,虽然自己行动不便、生活拮据,仍然不忘对更困难的人伸出援手;还看到了他们的感恩之心,当地政府将其一家纳入低保,而老人在多年前曾经给了他们帮助,如今老人生活上有了难处,缺人照顾,他们觉得应该主动“反哺”,挑起照料的担子;更看到了他们的坚持坚守,十年如一日,念兹在兹,力行不辍,无怨无悔。正如一位大户村村民感叹:“换是亲儿女也未必这样!”这,是发自肺腑的敬佩,也是由衷的推崇。其实,追寻很多好人的感人事迹,坚守几乎是他们的共同品格。比如,今年1月中旬揭晓的“感动海南”2018年度十大人物,每一位都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书写坚守的佳话。
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坚守善行如一盏明灯,让受助者看到希望,也让其他人受到了指引。坚守善行是一种力量,让受益者变得有力,也让其他人心灵里产生震动与共鸣。人们会思考、自励,那些坚持行善、乐此不疲的人们,在平凡中成就了伟大,在奉献中实现人生升华,自己也应不甘人后,奋力追赶。人们也会反思、追问,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善念难以发扬、善心难以扩充、善行难以持久的现象?仅仅是因为社会复杂,还是与自己缺乏坚持的勇气和坚守的毅力有着重要关系?毋庸讳言,生活中仍有一些“道德风险”并未完全排除,但后一个原因亦不能忽视。
积小善方成大德。现实中,有人往往认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成就美德佳话,就是要干大事、行大德,因而自觉不自觉地将一些凡人善举视为“小节”“微事”,甚至对之不屑一顾。殊不知,德行源自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日一日地笃行,一次一次地充实,进而汇聚成汪洋大海,绽放出光辉华彩。否则,或追求“高大上”,或热衷唱高调,或三分钟热度,所谓的行德,可能只是嘴上的话头,而所谓的大德,也难免成为空中的楼阁。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总是将“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奉为座右铭,时时告诫自己及家人“莫以善小而不为”。
有一种坚守撼动人心。10年,20年,30年,对很多来人来说,不仅意味着漫长,也意味着变化。而对坚守善行的人们来说,道德信念坚定不移,奉献精神始终如一。感佩于他们的坚持坚守之余,社会也应考虑,如何给予他们更多实实在在的关爱,并在制度上予以创新,建立健全好人回馈机制。以德报德,好人好报,无疑将会更好地激发道德的向心力。当更多人都能在感动中行动,社会将会更加和美。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于伟慧特约记者邓积钊屯昌县枫木镇,曾因枫木鹿场、木色水库闻名于海南。如今,枫木又打出了一张新名片——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