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瑞山农场公司:红色文化正传承 旅游体验启新篇
夏至时节,琼岛热浪奔腾。在定安县南部的母瑞山,亦是炎热异常,只不过,这里还有着另外一种“热”,红色旅游之火正呈燎原之势,熊熊燃起,令景区热度不断升温。
翻开历史的画卷,曾经的母瑞山,书写了二十三年琼崖红旗不倒的伟大传奇,记录了革命先辈挥洒热血的点滴,1928年和1932年两次留存琼崖革命的宝贵火种。如今,母瑞山农场公司正结合自身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影响力,在红色热土上开启旅游新体验。
眼下临近“七一”,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重温琼崖革命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开启一场难忘的红色之旅吧!
追寻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
从海口东站乘车出发,一路向南,车窗外,道路两旁树影婆娑,绿意盎然,农田、草地、树林、山岭不断浮现,田园风光和俊美山丘交替呈现在眼前,美好景致宛若浑然天成。偶见一人一牛徜徉于田间,或羊群于林间嬉戏,沉醉在沿途美景,约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前方的道路指示牌告知我们,目的地到了。
地处定安、琼海、屯昌、琼中四市县交界处的母瑞山,有着“琼崖革命的摇篮”和“海南井冈山”之称。马鞍岭、西坡岭、吊藤岭、光岭、公高岭、鹿温岭等大大小小的山岭如星罗棋布般错落其中,造就了母瑞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让其具备了成为革命根据地的天然优势。
1928年,时值琼崖革命斗争低潮之际,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琼崖革命领袖王文明率领部分红军和赤卫队、琼苏直属机关以及附属单位人员等共计600余人向母瑞山转移,开辟了母瑞山革命根据地。1930年王文明因病逝世后,琼崖革命领导人冯白驹接过重担,继续带领特委、琼苏机关和警卫队在母瑞山上坚持战斗。在国民党部队的多次围剿和封锁下,琼崖红军战士们不屈不挠,克服了饥饿、寒冷、疾病、自然灾害等千难万险,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1933年春天,冯白驹带领25名战士成功从母瑞山突围,母瑞山革命再次成功保存了琼崖革命的火种。
为弘扬革命精神,1996年母瑞山红色旅游景区在原中瑞农场正式落成。景区现存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琼崖特委和琼苏政府旧址、琼崖特委“四大”会议、琼崖苏维埃政府大礼堂旧址,以及红军师部旧址、红军潭、红军军械厂、红军军政学校、红军农场、红军操场、红军医院等革命遗址。2005年该景区被确定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品味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
来到了母瑞山农场公司,在场部大楼前向高处望去,不远处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如一颗山间明珠,分外靓丽惊艳。
走进纪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标志性旗帜型建筑物,古朴的军旗下标注着一行红底黄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
来到琼崖革命斗争历史展展厅,展厅门口处悬挂着“母瑞山教研基地”“海南省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等牌匾。走进展厅,游人首先参观的是纪念园序厅,只见一面鲜艳的红旗伫立在序厅中央,红旗左边角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红旗中央镌刻着“红色母瑞琼岛井岗”八个大字,两旁摆放着琼崖红军战士雕像,让人眼前一亮。看到战士们作战时奋勇冲锋时的样子,仿佛让人回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坚守孤岛奋战二十余年,最终迎来了海南岛全面解放的曙光。
离开序厅,记者先后参观了“革命洪流中的琼崖曙光”“琼岛井岗上的革命火种”等展览,一件件图片和实物,一座座雕像,忠实地反映着当时先辈们一步一个脚印的革命历程,仿佛带着记者重新走了一遍琼崖红军走过的路。当时的革命场景历历在目,看着先烈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顽强战斗,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尊曾出现在儿时课本上的《艰苦岁月》雕像,一位老战士身着破旧的军服,头戴残缺的军帽,光着脚,手握笛子吹奏着,他的身旁倚靠着一位同样衣衫褴褛、正托腮专注倾听的小战士。雕像中吹笛子老战士的原型,就是同冯白驹等人在母瑞山上坚持战斗的琼崖苏维埃政府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王业熹。雕像生动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当时艰苦斗争环境下,始终坚定着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整个纪念园里,红色是主色调,红色元素汇聚而成的展览,将琼崖革命战士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勾勒得淋漓尽致,浓浓的红色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那段令人热血澎湃的艰苦岁月,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如今,母瑞山农场公司正借着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的东风,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的优势,打造具有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培训基地、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旅游新业态。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记者在准备离开母瑞山时,一阵悠扬的歌声传来,沐浴在悠扬红色旋律中的母瑞山,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本报母瑞山6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