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寮之畔 侨民之盼
外围渐起的薄云遮挡了半个月来的烈日灼心,我约上好友,向屯昌的木色湖、雷公滩、蒙贡水库、加乐潭进发。重游这屯昌四水仍觉得意犹未尽,便顺道走进深山胶林。
幽谷中,一泓静湖,满满地填充着河床。苍郁的胶林,苔染的石壁,在水平如镜的湖面投下翠绿的倒影。这是海南省屯昌县中建农场公司境内的一条小河流,名曰香寮。当年军垦人曾在香寮河上蓄水发电、围堰成湖,才有这蜿蜒12公里风光旖旎的水泊秀色。
湖岸的林间路不时有人来往,我拦下一台采收胡椒的电动车。车主人告诉我,前面是侨二队,全都是1978年接收安置的越南难侨,我便饶有兴致地跟随车主人进村探访歇脚。
侨二队的民居是在低山丘陵相对平坦的地块依势而建的连排砖石平顶房。每户一间,一排八户,每户又都在房子后面接出一间伙房。
我走到一间房子前,欲敲门的手几次抬起又放下。一位老先生见状,从对面的躺椅上起身把我请进屋。
这是一间大约20多平方米的房间,进门走两步有一张挂着蚊帐的床,床头处还挂着一件老式军上衣。屋子最里面放置着一张双人床,两床之间2米左右的空隙放着一台电视机,后墙高挂一尊佛龛。
两床之间贴着对面的墙壁放着一个收纳家当的柜子,这柜子似乎也就成为了影壁卧室与伙房门的隔断,也把这狭小的空间划成了里外两个区域。老先生一个劲儿地说:“房子太小太凌乱,不好意思。”
老先生名叫吴祖明,祖籍广西防城港,1942生于越南,1966年入伍,参加过越南抗美战争。在部队10年间,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越军第43团团长。1978年5月至1979年6月,越南当局大举驱赶在越华侨。当年36岁的吴祖明,带着妻子和3个女儿入境广西,后来又到了海南。
老先生告诉我,当年他们这些入境的越南难侨,按照联合国难民署的分配和我国政府的安置计划,大多被海南农垦接收安置。据了解,当年中建农场共接收难侨573人,现存329人。40多年过去了,如今中建地区侨眷人口增加至1142人,难侨总人数达532户1497人,是当年难侨人口的2.6倍。
一个年轻人听到我们聊天也凑了过来,不时插话介绍起他的家境。他叫叶长青,父亲20岁时和母亲在越南结婚。1978年遭越南驱赶,他的父母也和吴老伯一起安置到了中建农场侨二队。两个姐姐和他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侨队出生。
像叶长青家的状况还算是稍好些的,母亲不和他住在一起,姐姐嫁到外地,20多平方米的房子只留给他一家四口居住。我随他来到家里,只见房间门口处放置了一对转角竹藤椅,房间最里侧是一张双人床,床上并排三个枕头,双人床边是一张婴儿床。竹藤椅和双人床间摆放一台电视机,电视对面进户门侧的墙边立着一个收纳柜。
吴祖明回忆说,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农村条件都比较落后,城市也不富裕。当年政府和农垦给难侨职工盖起了泥草房,后来是泥瓦房。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又把泥草房、泥瓦房改造成石墙平顶房,难侨和垦区职工住的没什么两样。
“当年家庭人口少,有房子住、有粮食吃觉得也很不错了。”吴祖明坦言,随着家庭人口增多,全国城乡发展变化,2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显得小了。现在家里5个女儿,老大在美国、老二在广西、老三在贵州、老四在白沙、老五在侨三队。屋子太小太凌乱,不好意思也不敢带客人来。女儿想回来看望,每次只能回来一个,更不敢让越南的亲戚朋友来。
“我们啥都不缺,最缺的就是宽敞明亮的屋子!”叶长青抢话道,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不愁吃穿,就是盼望着早一天能彻底改善居住环境。
临近晌午,我正要走出侨二队,恰巧在一处在建工地遇见了前来检查难侨新居建设的中建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庆安。他告诉我,近年来,难侨温饱问题解决后,大家普遍关注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目前,农场公司正有计划地为难侨侨眷建设新居,“打通最后一百米”,争取早日让难侨侨眷搬进他们向往的新家。
据徐庆安介绍,中建农场公司计划建设45套共6300平方米的难侨新居工程,达到每户两层共140平方米。海垦集团给予每户补助2万元,中建农场公司还积极协调地方政府每户再补贴1.5万元。
听到这里,我心存感动,敬意油然而生。看过难侨新居在建工程后,徐庆安又带我参观已经迁入新居的难侨侨眷陈荣梅的家。我们来到她家时,她和丈夫正在自家楼前的水泥地上摊晒刚刚收获的白胡椒。
陈荣梅家的新房是两户一栋的二层小楼,楼上楼下共140平方米。不锈钢的门窗铮明瓦亮,暖黄色的外墙砖和庭院地砖和谐搭配,墙角搭起的藤架爬满了百香果的枝叶,电动车、摩托车在院落整齐停放。室内宽敞洁净,家居有序摆放,楼梯边还放置几盆绽开的鲜花散着花香。
“国家政策好啊,勤劳才致富嘛。”陈荣梅笑着对我说,她家里种植着2000多株槟榔树和胡椒树,小日子过得相当舒畅。
住房是人们的安身之所。没有安居,何以乐业?回程的路上,我无心再看什么山水,脑子里全都是吴祖明、叶长青、陈荣梅和那些还叫不上名字的难侨侨眷。
当我把车停在香寮湖的路旁,独自走到大坝上,回眸难侨二队,想象着又一个新楼得月、庭院落英的中国美丽乡村很快将在这里呈现。屋后花竹影,楼前曙色明,与门临香寮水库的湖光山色美景相映协调共生……
香寮之畔,侨民之畔。香寮,似一扇小窗,透过这扇小窗,“打通最后一百米”的洪钟之音在山林间回响,也在我的心中回荡!
新闻推荐
平某驾驶报废车上路被查通讯员梁定奇摄本报讯(记者蒙职宇通讯员梁定奇)8月11日,记者从屯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获悉,屯昌一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