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撷来巧云织锦绣
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为二十四节气之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紧随立秋,暑气退散,是从初秋向中秋过渡的时节。此时天高气爽、丹桂流芳,有赏不尽的凫飞鱼跃、云卷云舒。古代的秀才们可能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农历八月的秋闱大考,今天的莘莘学子则将在孟秋时节迎来新的开学季。
开渔迎秋
宝鸭穿莲文运昌
暑气消,渔业丰。处暑前后,海域水温高,鱼虾贝类发育成熟。过了伏季休渔期,沿海各地要举办“开渔节”。近年来,中国南海(三亚)开渔节上,龙舞旗扬、千帆竞发,筹办者向群众传播保护生态、拒绝滥捕的环保理念,成为集科普宣传、民俗观赏、海鲜盛宴一体的南海风情嘉年华。
陆地上,金秋的收成取决于春耕夏耘的付出与辛劳。“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黄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稻、中稻在处暑时节陆续收进谷仓。“千浇万浇,不如处暑一浇”,此时晚稻出穗、棉花吐絮、甘薯膨大,苹果、梨子等水果也即将成熟,都要勤于浇水。
处暑是很多农作物生长的冲刺阶段,若是错过农时,将对收成产生极大的影响。琼北有民谚:“处暑处暑,有谷无米。”意思是说即便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的海南岛,处暑后再插晚稻的秧,也多数都是谷壳儿,没有多少稻米了。
处暑反映了由夏入秋的气候变化,民间应季养生的食俗很多。面对生理机能不适应季节变化引起的“秋燥”,宜食用一些清热去火的食材。如煎药茶,是讲究入秋要吃点“苦”;“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处暑适量饮用酸梅汤可以开胃健脾。
鸭子是处暑时节的大明星,也是非常适应节候的润燥食物。品一鸭而知天下味,各地由鸭子衍生的美食不可胜数:北京以百合炖鸭,醇香清润;闽南以及台湾地区的姜母鸭咸鲜甘香,还有分支流派走的是药膳路线,风味别致;南京地区擅于制作咸水鸭,据说处暑时节制作的咸水鸭有桂花香味,还得了“桂花鸭”的雅号;琼海嘉积鸭是海南鸭界的“扛把子”,原料选用的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番鸭,以“白斩”食用更易品尝到鸭肉弹滑鲜嫩的原味。还有海南街头巷尾可见的大众美食——定安鸭饭,用的也是白斩鸭。鸭肉配合着鸭汤煮的饭,可谓质朴无华但又温润可口的灵魂之作。
清代王士雄撰《随息居饮食谱》称,鸭肉可以“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雄而肥大极老者良。同火腿、海参煨食,补力尤胜”。若牙口不错,或可尝试一下乐东的黄流老鸭,韧性十足的鸭肉啖啮个三五块儿便可消磨半晌,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至于琼岛的临高南宝鸭、屯昌枫木香草鸭、万宁后安海鸭等,近年来也斩获众多拥趸。老鸭即便仅炖清汤,也甘美香稠;若加海参、海带、虫草、当归等辅料,则滋补的功效更强。海南人在煲老鸭汤时常放槟榔花,不仅芳香健胃,还有生津止咳的药效。另外,菠萝炒鸭也是就地取材的琼派名菜,果香四溢,风味颇佳。
民间处暑吃鸭还为讨个好彩头。一是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更重要的是,古代“鸭”与科甲的“甲”谐音,科甲就是科举考试。在国画、玉器和砚台等中国传统物件中,常出现鸭子的纹样或图案。原来,考中进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雕画一只鸭子或旁边配一只螃蟹,表示“一甲一名”,意思是中状元;鸭子旁边配两只螃蟹(螃蟹是甲壳类,隐喻“甲”)或者螃蟹用螯钳住芦苇(“芦”与“胪”谐音,“传胪”本是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二三甲第一名亦称“传胪”),表示“二甲传胪”,也是祈愿科举高中的吉祥纹样。鸭子如果和莲花搭配,则称“宝鸭穿莲”(“莲”,品质高洁、为官清廉),寓意是学业有成、仕途顺畅。所以,送鸭有祝愿他人金榜题名、前程似锦的意思。
清代乾隆时期,督陶官唐英进献给乾隆三对仿生瓷鸭,大概就是希望朝廷能通过科举取士网罗天下英才吧。现在有些方言俗语里用考了个“鸭蛋”来揶揄考试失利,和古意背道而驰,只能归咎于鸭蛋形体圆润,神似手写的阿拉伯数字“0”了,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从古至今鸭子都和人类生活非常亲近。
蟾宫折桂
秋光却胜春光好
古谚云:“趋织鸣,懒妇惊。”处暑时节,蝉鸣隐退,取而代之的是蟋蟀(又名促织、蛐蛐等)的叫声。蟋蟀鸣叫意味着天气转凉,夏日里过得浑浑噩噩的妇女,若还没为家人缝制冬衣,可要着急了!处暑作为自然界立秋后走向肃穆的转折点,它仿佛自带了一种警示、提醒的属性。烦暑收,心神安,人们此时要收心聚力于新的征程。
处暑桂子飘香,明代琼籍进士钟芳(1476—1544)有首咏物诗,托物言志,借南国佳树喻琼州士子,自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招摇指酉蝶蜂收,淡白轻红压众柔。一种清芬伴明月,莫言生处是南州。”(《咏秋桂·其一》)
指酉,即秋分。多数桂花品种秋季开花,花期可以延续到九、十月秋分时节。此时已经没有了夏日招摇迷乱的蜂游蝶舞,而桂花却脱颖而出。“淡白轻红”四字让人联想到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颜色清淡素雅,古人常赞美它是花中仙品,或是从月宫中移栽而来。相传月亮上有桂树和灵物三足蟾,所以月宫也叫“蟾宫”,后便以“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及第。钟芳出身寒微,家乡在崖州高山所(今三亚崖州区高山村),从小就亲历琼州学子求学与科举的艰难。但他勉励琼人应该如清芬十里的桂花一样,无论生长在何处,都应不失芳魂仙魄,不断求索精进,保有一颗澄明如月的高洁之心。钟芳是正德戊辰(1508年)登进士,二甲第二。在他中进士六十多年后,定安人王弘诲(1541-1617,嘉靖年间进士)有感于“天下儒生之远而苦者,未有如琼之甚者也”,奏请在海南设院试考场,史称“奏考回琼”。这为琼州学子们攀蟾折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此琼州考生参加院试无需再涉海历险。
钟芳花甲之年方致仕还乡,将近30年的仕宦生涯里,学问上砥砺奋进,为政时仁民爱物。某天,见门前山水与秋日巧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填下一首《蝶恋花》——
水局山屏当户绕,无病白头,行处随缘好。晴云片片呈纤巧,秋光却胜春光好。
乘除分数知多少,摇落群英,独共寒梅老。清商一弄渔歌杳,白鸥洲浅零霜早。
——钟芳《蝶恋花·秋景》
农谚说“七月八月看巧云”。处暑碧空如洗,巧云如织,恰是秋季观景的好时节。而诗人的幽居之所更是得天独厚:门前清溪绕户,不远处有山崖似屏风。老来体健无病,自可随遇而安。词的上片用了两个“好”字赞叹此情此景,本是重复用字,却显得纯朴自然。春光虽有“百花如锦柳如丝”的繁荣茂盛,而秋光“晴云片片呈纤巧”的高邈清远似是更胜一筹啊!
下片以“乘除分数知多少”起笔,钟芳露出了他善于哲思的一面。俗语说“秋后算账”,到了秋天,天、地、人,都经历了一场成长与蜕变,此中成就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谁能算得清?唐刘禹锡有“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的豪迈之句,而钟芳一眼看到了众芳摇落后的凛冬。“德不孤,必有邻”,其时与欺霜赛雪的寒梅相伴,也是毕生追求的最好表征。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汉·张衡),听闻渔歌袅袅,遥见汀洲清浅、鱼鸥杳然,钟芳词结尾一个“早”字或许泄露了他的心事:人到暮年的他,是想起了自己奋斗不息的往昔岁月,还是思忆起了祖国南端那秋来迟迟的故乡?
新闻推荐
□记者刘柯娜通讯员欧雪香本报讯昨日上午,屯昌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原屯昌县水务局局长林书伟犯受贿罪一案,并同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