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桃金娘物语

海南日报 2019-09-22 11:46
■王卫

夏日,行走在万宁六连岭的山坡上,不时看见绿色的灌木林中,泛着闪闪的粒粒紫色,走近一看,啊,那是久违了的“大泥”。

“大泥”,是万宁人对桃金娘的俗称。桃金娘是一种灌木,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省,俗名很多。在海南,清代《道光万州志》称为倒捻子,明代《正德琼台志》称为倒粘子。宋代时,被贬在海南儋州的苏东坡称之为海漆子。

“大泥”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植物,在海南,它是花,也是果。《正德琼台志》在“花之属”中记载它是花时曰:“海漆,即倒粘花,有单台、重台。”在“果之属”中记载它是果时曰:“倒粘子,野生,花如芍药,而皮渍为胶,可代柿油,东坡名曰海漆子,可酿酒。逋逃匿野者食之,又名逃军粮。”苏东坡在《海漆录》里云:“吾谪居海南,以五月出陆至藤州,自藤至儋,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薮丛生,土人云倒稔子花也。至儋则已结子如马乳,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我的家乡在万城,万城八街虽然不长桃金娘,但万城从仲夏开始,就有桃金娘卖。年少时,我在万城镇小读书,上学往返都从老街经过,碰上桃金娘成熟期,老街上就有桃金娘叫卖。偶有同学买来,给我二三个,物少而香。二三个小桃金娘,令我吃得啧啧咂舌。想多吃桃金娘,得等到暑假。每年放了暑假,我和姐姐都会去外婆家采摘桃金娘。儿童摘“大泥”,古万州时就流行。“饲牛小子嘴不饿,吃了"大泥"吃"割罗"。”这是明清时期流行的牧歌。小时候,我曾体验过这样的牧童生活。

外婆家在长丰,万城到长丰有七八公里,我们都是步行去的。

舅舅知道我们是来采桃金娘的,叫表弟带我们去山坡上采摘。外婆家屋后不远的地方,有一片一起一伏的山坡,山坡上长满了桃金娘。到了暑假,当地的孩子都在山坡上牧牛。牛散放在山坡上吃草,牧童早已钻进灌木林里采摘桃金娘去了。

采摘桃金娘是一件很高兴的事,一边采,一边吃。先摘几个紫黑色的来慰劳自己,余者装进“脚肚”(露兜草编的小兜子)里。我来到一棵一米多高的桃金娘树前,看上面结有三种颜色的果子,青、紫以及棕红。姐姐说,棕红色的果子还不是很熟,我们只摘紫、紫棕色和紫黑色的果子。我偏不信,摘了一个棕红桃金娘果放嘴里嚼,果然,嚼不动,太硬实,味涩。

村里的牧童看我吃得狼狈,决定带我去采摘甜的桃金娘。在一个小峡谷里,我看到了很多桃金娘。这里偏僻,前来采摘的人不多,有许多桃金娘因为成熟过度落了地。牧童说,摘黑黑的吃,黑黑的最甜。他说的就是紫黑。这是桃金娘熟透顶的颜色。紫黑的桃金娘手感柔软,很甜。摘着吃着,吃着摘着,我突然发现,牧童的嘴唇,变得黑黝黝的,有莫名的喜感。

后来,我渐渐长大,读了些书,方才知晓,桃金娘果子汁原来是可当染料的。古籍《广东新语》曰:“子汁可染若胭脂,花可为酒,叶可曲。皮渍之得胶以代柿,苏子瞻名曰海漆。非漆而名为漆,以其得乙木之液,凝而为血,而可补人之血,与漆同功,功逾青黏,故名。”

新闻推荐

万宁两名涉嫌盗窃在逃人员 中秋节前投案自首

□记者廖自如通讯员王雷本报讯9月12日,经万宁市公安局东岭派出所深入动员,两名涉嫌盗窃在逃人员中秋节前到派出所投案...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