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规带出好民风 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水沟村村民还自发捐款 设助学基金激励学子 有考上清华北大的 有成绩优异出国留学的……万宁这个村牛
□南国都市报记者陈康文/图
重教尚学
把读书列入祖训
坐落在万宁母亲河一一太阳河畔的水沟村,是万宁一个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古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古称南山岭村。该村主要居住蔡、陈两姓。
10月25日,记者来到水沟村看到,村庄背靠小南山,北临太阳河,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至今保存完好的老宅有80余间,大都有百年以上历史。村民陈进平、陈家真、教师陈泽翔引路,一边行走在老宅小巷间,一边讲述着水沟村的古今传奇。
据水沟《陈氏族谱》记载,陈氏家族自古把读书列入祖训。以“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诗礼经书,忠义孝慈”为祖训家风。据统计,明清两代获取取功名者就达126人之多。
陈家真介绍,先祖遗风一直为村民所敬仰,因此,家家户户重视教育。
人才辈出
有考上北大清华也有出国留学
说起村民重视教育,教师陈泽翔颇有感触。“村民们一直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陈泽翔说,“在困难年代,很多家庭砸锅卖铁也要供小孩上学。”也因此,水沟村在东澳镇一直有着文脉之称,村里常出大学生,别的村羡慕不已。据不完全统计,该村大学毕业生人数达128名。其中,2名学子考入清华大学,1名考入北京大学。
在水沟村陈氏族谱中,专门设有功名录,鼓励族人勤奋好学。功名录分古代功名录与现代功名录两部分。据记载,其中不乏考取黄埔军校投身革命,以及考取北大、清华等高学府的学子。蔡云海就是其中之一。据蔡氏长者介绍,蔡云海1978年在安徽参加全国高考,以数理化平均97.5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1983年留学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深造。蔡云海常回故乡水沟村探望亲人,根不忘,本还在,身在异乡却心系故土。
助学行动
村民自发捐款设助学基金
为鼓励村里孩子们发奋努力学习,水沟村近年还设立助学基金。有以宗族名义成立的水沟村教育基金会,也有以村民陈瑜个人名义成立的助学基金。据介绍,陈瑜是一家旅游企业总经理,2015年在家乡水沟村成立“陈瑜助学基金会”,资助范围为分洪村委会的应届大学生。学子考上清华北大,每人50000元;考上其他大学的分3000元、2000元、1000元三个档次进行捐助。“陈瑜助学基金会”成立5年来,共为分洪村委会46名应届大学生、3名贫困户小学生捐助款项12.8万多元,受到当地群众点赞。
2018年5月,水沟村陈念公教育基金会于成立。村民们自发捐款,其中,2018-2019年共收到189名陈氏村民自发捐款近12万。
民风淳朴
村文化丰富常关爱困难群众
好学风源于好家风,好家风带出好民风。在水沟村,传承着“家规十戒”:一戒忤逆不孝父母;二戒傲慢不悌兄长;三戒倨傲不敬长老;四戒挟势凌迫孤寡;五戒乱伦伤风败俗;六戒贪利剥削贫邻;七戒欲斗不睦乡里;八戒游荡聚众窝赌;九戒鼠窃引诱为盗;十戒告讼越界纷争。也许正是有这样有家训家规,使得该村民风淳朴。
水沟村古村落保存相对较为完好,村落的活态文化丰富。村里每逢传统节日,都会举办一些活动。如,今年母亲节,水沟村举办出嫁女子回娘家感恩大团圆活动,感恩父母情,慰问困难的父老乡亲、贫困户等。
保护古村
水沟村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们水沟村人,一直自觉保护好古村落原始风貌,保护好老房子。目前,正在准备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民陈进平介绍,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绿化、靓化、美化家园。今年6月,水沟村的党员干部带头发起自主植树行动,村民踊跃捐款,筹备经费植树、养树。植树活动把村庄道路两侧和空地,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先后共种下大小树木260多棵。今后,水沟村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多种树、种好树,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绿色生态文化古村。
早在2009年,水沟村人已有生态保护意识,自筹资金把村后光秃的小南山封山育林。十年过去,满山翠绿,乔木丛生,成了小鸟的天堂。
“如果能入选名录,水沟村就会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和扶持,成了名村,老村将永远保留下来,古村的文化将永久传承下去。”陈进平说。
水沟村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与古色古香的百年古宅交相辉映,还有淳朴和善的民风,已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2018年,相关单位准备将水沟村建设成一二三产融合共享农庄,打造海南原生民宿新名片。目前,初步设计方案已完成,相关工作正在继续推进中。
新闻推荐
10月24日,位于万宁市城北新区的文化体育广场项目工地上,总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的体育场馆已初现雏形,预计明年初建成,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