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情缘共此心 “我与垦报的故事”征文评选综述
海南农垦报社为庆祝《海南农垦报》创刊65周年开展的“母山咖啡杯——我与垦报的故事”征文比赛已经结束,我受评委会的委托,就此次征文评奖活动作简单的综述。
一、评奖活动公开透明
这次征文活动历时半年,共收到来稿40篇,已发表23篇(其中1篇不参与评奖),尚未发表的其中一些较好的来稿,日后也将陆续见报。按征文计划,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
但凡评奖活动都难做到皆大欢喜,未获奖的希望获奖,得奖的又求更高奖。人同此心,可以理解。为了使评奖活动做得更完美些,评委会制订了具体的评稿标准,并让11名评委逐条吃透把准。评委们先各自挑出原规定的评奖篇数,然后逐篇介绍推荐的理由,让全体评委交流评议。在交流中比较,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防止好稿漏评。经深思熟虑后,各人再次按规定的篇数填写推荐候选篇目。监票人根据评委的投票,以推荐篇目得票的多少得出获奖等次的高低。这些民主程序,既尊重个人的评判意愿,又防止个人主宰评选结果。征文启事原设三等奖5名,后因入围的6篇作品中,后5篇得票相同,故增加了1篇获奖作品。所有评委的投票都实行实名制,评奖结束即封存备查,接受社会和时间的检验。
二、获奖作品必须服众
如何评定一篇作品的等次,是读者和作者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征文的质量评判,一般都离不开“看事例是否真实、看角度是否新颖、看结构是否严谨、看文字是否流畅”的基本要求。但本次的征文评委会提出首先要看主题思想,并明确了看主题思想的提纲挈领:一是看垦报对所在单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否突出;二是看垦报对个人的成长、成才的影响是否有效;三是看垦报对社会是否有辐射借鉴作用。
根据以上的评判标准,评委会对获一等奖的《日久弥新的记忆》(作者王健强)的点评词是:本文叙述了垦报的发展史及自己在这个平台的成长、成才的经历。记史,史脉清晰;叙事,事例具体;抒情,情真意切;行文,洒脱晓畅。作者目前是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诗词作品多,质量高,在海南文学界特别是诗词界享有一定的声誉。但作者坦言,他的所有诗话、杂文、散文、格律诗都是第一次在垦报发表。他从工作和成长的经历中,感受到了垦报人的初心、使命和忠诚,对垦报充满着感恩的情怀。
《我们同行的日子》(作者徐海鹰)是获二等奖的作品。评委给该作品的点评词是:本文从小角度切入,作者通过他在垦报作为第一期脱产学习学员的学习生活的经历和收获,叙述了垦报对通讯员培养的负责和真诚,抒发了垦报是“通讯员之家”的真实感受,见证了垦报长期以来培养通讯员制度建设的成效。作品选题新颖,材料集中,例子生动,文字流畅,情感丰满。
另外一篇获二等奖的作品是黄平写的《农垦报一世缘》,评委给这篇作品的点评词是:作者通过自己作为《农垦工人》(《海南农垦报》前身,小报)的筹办人之一,到担任《海南日报》总编辑助理兼总值班领导,道出了自己的成长、成才是垦报这块园地对他早期哺育的心路历程。从小报历练,在大报担当,实现了他的新闻理想和职业追求,所以始终对垦报满腔热情,心存感激,至退休后仍继续为垦报撰稿,为农垦讴歌。作者与垦报的“一世缘”,让垦报人感动。
点评词是通过作品的表现来提炼的,同时也传递了非常明确的评判标准和评委的思想倾向。因此,3篇获高奖的作品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
本次征文的主题是“我与垦报的故事”,作品当然要有故事,但在故事的叙述中折射出的应该是垦报报业建设的内涵。在获奖的作品中《报史寻踪》《一份珍贵的手稿》《老报绝本收藏记》等,评委认为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题材独特、角度新颖、故事性强,但综合考虑,未能进入高奖层次,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举办征文之我管见
这次征文活动社会关切度较高,一些征文登出后受到读者的热评,亦有读者电询征文期过后能否再投稿,写作意犹未尽。作者涉面广,既有《兵团战士报》时期的老通讯员,也有刚进农垦系统工作的新人;既有兵团体制改变后创办垦报的老报人,也有区域外的垦报陌生读者。可以说,征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作为垦报的老报人和本次活动的评委,我想就此次征文的不足谈几点个人管见。
首先是题材单一叙述落套。从小事件落笔、小角度切入,以生动的事例来表现深刻的主题,是征文的通常写作方式。但题材必须新鲜,事例必须生动。而在应征的来稿中,大部分的题材都是写与垦报的情缘,叙述形式基本都是通过个人在垦报发稿后带来的兴奋、带来的激励,接着是如何虚心学习、刻苦写稿,最后是罗列取得的成绩和表达对垦报的情缘。由于这类题材扎堆叙述落套没能让人有太多的新鲜感。《我们同行的日子》之所以可圈可点,就是在这些方面别具一格。
其次是垦报在报道大事件、树立大典型中的作用显空白。本次征文时空广阔,征文可容的信息量比过去的校园征文、知青征文、老兵征文等要大得多。垦报作为省农垦总局、海垦集团党委机关报,她在服务党委工作、服务垦区职工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党报的可贵之处在于发现典型、报道典型、通过典型影响社会生活。垦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的例子俯拾皆是。海南建省后,桂林洋农场从一个贫困农场成为海南热点的经济开发区,南田农场从一个特困农场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神泉集团,两个农场的场长分别成为全国“百名好公仆”、全国劳动模范,又先后成为省农垦总局领导。尽管企业和个人都光芒四射,但他们什么时候都没有忘记说这句话:“在我们农场起步最艰难的时候,是农垦报始终给我们坚定的支持和真诚的鼓励。”此外,是垦报最初的信息传递和辐射,让南滨农场的反季节瓜菜、南林农场的槟榔走进央视的专题报道,从而成为品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所以把“看垦报对所在单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否突出;看垦报对社会是否有辐射借鉴作用”置于评判标准的首位,是有道理的。而这些大事件、大典型还有很多,但在征文中却是空白,致使部分稿件的内容比较单薄。
再次要有策划有指导。征文主题是“我与垦报的故事”中的“我”是代词,不能狭隘地理解“我”只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或单位,内容只要与垦报相关就是“我”。要完成大事件、大典型的写作,就要突破狭隘的“我”。所以,一些来稿经过采编之手后,发现有遗漏重大题材的,或者对大事件描叙不清晰的,采编人员要及时给出策划、指导意见。这与一些发表的征文经编辑精心修改后才见报的做法一样,目的是尽可能提高征文质量。一篇好文章,既要洒下作者的汗水,又会凝聚编者的心血。笔端情缘共此心,无论是作者与编者,愿望都是相同的。
(作者系海南农垦报原总编辑)
新闻推荐
互剪电线线路万宁两村民被拘10天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徐明锋通讯员黄成煌杨有龙)10月31日,万宁市和乐镇两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