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后安粉距离“网红”还有多远?
过去,一种地方小吃想要走向全国,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发育,随着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的兴起以及速食品产业的发展,让地方小吃“一夜爆红”成为可能,柳州螺蛳粉、武汉热干面的成功让很多地方小吃看到了更庞大的消费市场。
万宁后安粉,起源于海南万宁后安镇的一种地方小吃,多年的口碑积累让后安粉在近几年发展的风生水起,市场在全岛扩张,形成多家连锁品牌,大有冲击“海南粉界C位”之势。作为一款“家常小吃”,后安粉是否具备“网红”潜质?螺蛳粉的成功能否在后安粉上得到复制?在“请进来”和“走出去”之间,后安粉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张野文/图
什么是后安粉?
后安粉,产于万宁后安镇,因地得名,有史志记载,早在宋代,后安人就已经制作出后安粉。关于后安粉有个传说,相传后安物产丰富,有一闯荡江湖的恶徒到后安逞凶作恶,老百姓深受其害。后来,后安镇上一名武功超群的青年挺身而出,带领大伙把恶徒赶跑了。有位16岁的姑娘,爱上了这位小伙子,就精心挑选了特产海鲜,熬制了粉条汤,答谢这位青年,以示爱意。由于味道鲜美独特,便流传至今。
后安粉主料是宽粉条,也就是常见的河粉,烫熟后盛出装碗,淋上汤汁,配上瘦猪肉、猪肚、猪大肠等配料,再撒上一把葱花就可以上桌了,本地人吃的时候喜欢配上一勺黄灯笼辣椒,口味更显地道。
“听戏听腔,吃面吃汤。”粉面本是无味的,全凭一碗好汤来吊味。与很多粉的汤底仅猪骨熬制不同,后安粉的汤底除了用猪骨,还要有猪大肠、猪肺、猪肚等内脏,熬制出来的汤汁更加浓郁鲜美。
传统的后安粉粉条取当地特产的优质灿米用手工石磨磨成米粉,调成粉糊后用蒸盘烫成白嫩晶莹的粉皮,再切成条状,现在石磨米粉几乎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效率更高的机器制粉。汤底方面,除了传统的几样底料,一些店会加入老母鸡、老鸭等材料,以提高汤汁的鲜美。配料方面,传统的后安粉会加入切碎的炸虾饼和贝类,这两种食材已大多不常见了,有些店还会在粉中加入芹菜碎,用以解腻提鲜。
后安粉在“海南粉界”是什么地位?
后安人的一天,是被一碗后安粉唤醒的。
本地粉店留住了后安粉的“根”,更多的后安人则将后安粉带出万宁,将“枝叶”伸向了更远的地方。目前,后安粉基本上形成了以“吴记”和“北楼”为首的两大连锁品牌,店面几乎遍布全省各个市县。
今年4月,海口金盘路边开了一家后安粉汤店,加上之前的一家经营十多年的老店和两年前开的另一家店,百余米的路段上已经集中了三家后安粉店,以海口和三亚为主要市场,近年来,后安粉店增长迅速,不仅出现在大街小巷,一些高端商场内也可见到后安粉的店面。
海南人爱食粉,不同地区也形成了自家的“当家粉”,想要在“海南粉界”闯出名堂并不容易,“近几年后安粉发展迅速,基本上海南每个市县都有后安粉店,除万宁本地外,尤以海口、三亚居多。”海南省烹饪协会秘书长林凯说,后安粉门店密度大致呈由东向西发展,东部市县最多,中部次之。林凯介绍,海南“粉界”基本上呈现海南粉“一家独大”,抱罗粉、陵水酸粉和后安粉“三足鼎立”的格局,而后安粉近年来发力明显,大有打破平衡的态势。
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刚分析,后安粉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主要在于快和鲜,“后安粉食材基本上都是半成品,而且制作工序简单,更适合早餐的节奏。从味道上来讲,相比于其他几类粉,后安粉连粉带汤,暖心又暖胃。”
后安粉是否具备“网红”潜质?
作为地方小吃的后安粉,是否具备成为“网红”的潜质呢?在陈刚看来,后安粉是有成为网红的条件,“本身味道好,而且通过多年的经营已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将产品精细化,配合有效的营销手段,打造成"网红"完全没有问题。”他说。
林凯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一款网红食品,除了本身味道好以外,“有故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一点出发,作为颇有文化底蕴的后安粉满足了这一条件。
万宁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海涛并不否认后安粉在理论上成为“网红”食品的可能性,但真正实现,还需解决一系列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后安粉走不出海南。从店铺分布来看,海南省外很少有后安粉店,刘海涛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当地人的理念,不愿远走他乡;第二,后安粉的优势就在于产自当地的新鲜食材,一旦走远,产品供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三,省外食客对后安粉接受度不高。”
万宁商务局也曾想过借助展销活动,将后安粉推广到省外,但最终没实现,“后安粉需要现场制作,外出参展,加工器具无法携带,而且食材新鲜度也得不到保障。”
螺蛳粉的走红给了刘海涛启发,他曾前往广西柳州考察,试图通过将后安粉加工成袋装速食品,开拓省外市场,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安粉保质期很短,无法满足长时间的仓储和运输。”刘海涛说,“产品速食化后的口味和保质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发展到今天,柳州的螺蛳粉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工业化程度很高,相比之下,后安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海涛说。
成“网红”后安粉还有多远路要走?
近年来,后安粉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制作无统一标准、味道参差不齐甚至从业者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等问题也愈发明显,“很多不会做后安粉的人打着后安粉的名号开店,这对后安粉的口碑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刘海涛认为,种种市场乱象的根源在于后安粉并没形成规范的产业,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在云南考察过过桥米线产业后,刘海涛深感差距,“主管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制作规范标准,打造地方品牌,对米线大小、口味、配料甚至每碗粉的分量都做统一要求,达到标准后才能取得许可证,允许使用"过桥米线"的招牌。”
柳州螺蛳粉在产业规范化上则更加细致,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仅2018年一年时间里,柳州市政府就围绕螺蛳粉产业出台了至少七条相关政策文件,涵盖产业规划、市场定价、专利保护等多个方面。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重视后安粉的发展,主管部门能够牵头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将后安粉引入标准化、规范化、工业化的发展快车道。”刘海涛说。
围绕着后安粉的各方参与者,似乎所有人都希望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似乎又没人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新闻推荐
海口五源河一对“秀恩爱”的栗喉蜂虎。麦笃彬摄栗喉蜂虎有着华丽的外表。张建国摄在三亚林旺拍到的蓝喉蜂虎。麦笃彬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