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青年对大学毕业有着不同的追忆毕业季,离愁别绪皆故事
编者的话
每年的6月,有人笑着说解脱,有人哭着说不舍,构筑了一年又一年不同的大学毕业季。沙漏般的时光,仿佛一下子就回到初到校园时的模样,而一转身,便又过完了大学的整个青春。
不同年代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毕业故事,那些年,那些记忆的片段,构成了一帧帧美好的青春画面。
在这个毕业季,本期《海南周刊》为您翻开那本“青春纪念册”,抚去岁月的尘埃,讲述那些有关毕业的动人故事。
“包分配”时代的去与留
“我们穿过流年,经过四季变迁,终于来到了这一天,毕业的我们,与难忘的夏天……”
今年已80岁高龄的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党史专家邢贻孔,是1964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业的大学生,回忆起当年的毕业往事,他仍心中澎湃。1964年广东省从省内单位的优秀干部当中选拔人员参加高考,邢贻孔是当年全省录取的11人中的一名。读大学的几年中,学杂费、伙食费、住宿费全由国家包了,学校还发放一定的助学金。新生报到时,他和很多学生一样,都只带一件行李。“在北京读书的那几年,其实也是国家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每月饭费12块钱,经常吃不饱,手脚有些浮肿。”毕业季一到,学校包分配,邢贻孔很想留校任教,但当时情况不允许,还是回到了海南工作。
很多时候,命运的弯拐是时代的映照。1977年,停止了11年的高考重新恢复,断档10多年的中国人才链得以续上。1977年、1978年、1979年的大学生无疑是最值得骄傲的大学生。事实上,从职业选择、生存状态和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多重方面来考量,1970年代的大学生无疑是让后来的大学生们较为羡慕的一代。当时仍隶属于广东省的海南,虽然录取率低到有些“可怜”,但也选出了一批称得上精英的“天之骄子”。
“我从万宁农垦兵团参加1977年高考,那一年的高考是接近年底才开考的。揭榜时,整个兵团只有4个人入围,后来还有3个人主动放弃或没有被录取。”没有良好的备考教材,数理化缺乏老师指导,万宁人陈昱平在考入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后,看到广州同学的高考辅导教材时,不由得惊叹:“怎么差得这么大!”因为基础薄弱等特殊原因,陈昱平大学念了5年。又是一年毕业季,参加过特殊之年高考的陈昱平,又有许多难忘的回忆涌上心头。他说,毕业之时,跟同学也是难舍难分,但在那样一个年代,大家想得最多的还是今后“分配”的毕业去向。
“分配工作”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持续近40年。据资料记载,自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十分重视,1951年10月1日,当时的政务院决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文革”之后,百废待兴,恢复高考后的头几届大学生,个个是“香饽饽”,这一时期依然沿袭统一分配制度,个人无需为工作操心,却也没有自主权。中央在1985年曾表示,要改革大学生的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1987年,首次出现大学毕业生分配后被退回的“寒潮”,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凸显。到了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过渡,到19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段历史对于1990年代毕业的海南大学生记忆亦是非常深刻的。符海妹199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学院,她说,“对赶上国家"包分配"尾巴的大学生来说,宣布毕业分配去向这一决定自己命运的那一天,哪有人会忘得了?”
“记得那是在一天上午,事先通知要宣布毕业分配去向,全班同学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当时除了有个别同学依靠亲友在老家找到了接收单位,其他大部分同学都是处于等待状态。”符海妹记得,那时候学校分配工作主要依据学生原户籍地,从哪里来念书,回到那个地方最正常不过。符海妹等到了她的分配通知:海南白沙。带着教育局开出的介绍信到当地乡政府报到后的第一个月里,符海妹就哭了几场,原因是当时白沙很多乡村没有通电,生活太难了。
多年后,“包分配”如历史烟尘般消逝了,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们习以为常地投递简历、参加招聘会等形式的应聘和入职。而面对更大就业压力的“90后”,有着不同以往的价值观,“宁愿不工作也要规划好自己的想法”在“90后”毕业生中比较流行。
青春送别刻骨铭心
1964的夏天,在美丽的中山大学校园里,中文系的周廷婉和她同班好友一起在宿舍楼前留下了难忘的合影。周廷婉当时读的是5年制的汉语言文学专业,5年的大学时光不算短暂,到了离别之时没有什么礼物可以相送,女大学生之间,更多地就用歌声表达着惜别的深情。周廷婉记得,与同宿舍的好友留下合影的那一天,她们也在一起搞了又一场毕业聚会,聚会上有人动情唱歌,有人拉着手风琴……以至于许多年之后,很多毕业的具体细节都忘记了,但那一季里的歌声,依然回荡在记忆深处。
“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那栋楼成了最鲜艳的色彩,见证了青春和大学,在离开时给予鲜花……”
2005年毕业的江西姑娘冰冰,2009年来海南工作,曾经就读南昌大学中文系。临近毕业之时,同学各奔东西,毕业照都没有照全,以至于10年后的2015年同学聚会上,冰冰身边还有很多同学感慨,没拍上毕业照,真是多少年都挥之不去的遗憾。
可是与其他毕业生不同,冰冰的毕业“离愁”少了不少。南昌大学在2005年举办了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毕业生中,有30%可以拿到学校奖励反哺的约10%左右的大学学费。这下子可在毕业生里“炸开了锅”,天上掉馅饼,对于当时每月生活费只有四五百元的大学毕业生们来说,一下子到手了一千多元,真的是意外惊喜。于是,在那年那个特殊的“富裕的夏天”,女孩子们结伴去旅行,买了渴盼已久的化妆品,男孩子们吃吃喝喝玩得不亦乐乎。那一年毕业的他们,离别当中,少了些忧愁。
下转B03版
新闻推荐
渔民将海龟放归大海□记者廖自如通讯员梁振玮文/图本报讯6月10日上午,在万宁市万城镇周家庄村内,一只体型硕大、圆头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