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通过规划引领,打造有文化有故事有产业的新农村美丽乡村变景区 宜居宜业又宜游
■本报记者袁宇
日前,在万宁市山根镇大石岭村的共享菜园里,家住万宁市区的陈兴强正带着6岁的小外甥在田地里摘花生。一手握着小铲子刨土,一手小心翼翼地往上拔,一串带着清新泥土味的花生从土里钻了出来,小家伙乐得咧开了嘴。
“现在周末都往乡村走,悠闲自在,而且可选择的景点很多,小孩子也觉得新奇好玩。”看着小外甥高兴的模样,陈兴强笑着对海南日报记者说。在这片共享菜园里,还有几家和他一样选择到乡村过周末的城里人。
陈兴强周末的悠闲体验源自于万宁市近年来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万宁遵循“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同样的建设模式、不套用城市标准”,从挖掘、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入手,打造出了一批美丽乡村,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与游客的旅游出行选择,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规划引领展示村庄特色
“今年我们将建37个美丽乡村,目前已有6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开工。”万宁市副市长陈东海介绍,2018年万宁市投入1.12亿元打造了39个美丽乡村,其中24个村被评为第三批海南省美丽乡村星级示范村,数量排名全省第二。
万宁每年建设近40个美丽乡村,如何让它们之间“不打架”?万宁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从农村居民建房报建,到农村民房建筑方案,再到传统村落保护、绿化、生活垃圾收集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万宁市长丰镇边肚村文通村民小组,村民房屋外墙上装饰着彩绘的人形图案。“"黎"元素是我们村的特色。”边肚村党支部书记黄业平说,从村道建设,到民房布局,再到旅游线路设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确保能充分展示黎村特色,“边肚村之所以能在2016年获评第一批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与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大有关系。”
谈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万宁市龙滚镇福塘村党支部书记曹圣吉感受更深,“以前没有综合性规划,村庄建设杂乱无章,钱花了也没效果,有了规划后可以"按图索骥",2018年村子获评三星级美丽乡村。今年,市里还将投入500万元,在村内建设景观凉亭、渔家码头等,打造徒步、登山、采摘等乡村旅游体验项目。”
万宁市还通过邀请省建筑设计院的规划设计专家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进行逐一评审,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千村一面”,塑造“有故事”的美丽乡村。
环境整治提升村民精气神
“村子变化太大,我年初回家时还以为走错了路。”说起家乡的变化,家住山根镇水央堀村荔枝坎村民小组的黄世兰感慨颇深。
以前,荔枝坎村内污水横流、垃圾乱放,如今焕然一新。村道完成硬化,垃圾集中收运,村民屋前屋后种菜种树,村里见不到一处卫生死角。“这些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黄世兰说。
在山根镇党委书记符婷婷看来,村子变化的同时,村民精神面貌也得到改善提升,“在市委组织部支持下,我们把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推进,党员带头,改变了村民对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漠不关心的态度,农村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每到周末都有很多游客来村里,听到他们夸村子美,心里很自豪。”大石岭村村民曹圣霞在村里的共享书屋当管理员。大石岭村是革命老区,2017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后,曹圣霞关掉了镇墟的早餐店,回到村里工作。她说:“村子越来越美,而且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多,不比镇上差。”
产业支撑推动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大石岭村党支部书记曾宪蕃介绍,大石岭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挖掘红色文化与田园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功推动村子产业转型,“目前已经形成了海水养殖、特色瓜菜种植、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4万余元,很多外出的村民也纷纷回来谋发展。”
万宁市万城镇联星村溪边村民小组以培植三角梅为主要产业。“围绕三角梅产业推动溪边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溪边村既是一个产业园,也是游客的大花园。”联星村党支部书记陈海雄说,现在溪边村三角梅年产量达到12万株,有12个品种。三角梅开花的日子,溪边村内游人如织。
“我们在溪边村建起了农家乐、共享书屋,组织系列文化活动来吸引游客,很多村民都留在村内创业。”陈海雄说。
万宁市副市长陈月花表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村民受益。万宁市通过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农产品加工、共享农庄建设、全域旅游等结合推进,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民”等模式,发展多种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并以此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万宁城乡高质量发展。
(本报万城8月3日电)
新闻推荐
7月26日下午,2019年万宁市乡村暑期爱心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万宁市第二中学报告厅举行。启动仪式结束后,支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