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国学教育十余载,田桂良 此生执着传经典
2017年11月17日凌晨两点,44岁的田桂良心跳停止了。海南省人民医院抢救室门外,田桂良的妻子王冬霞,捂着嘴巴,默默地流着泪,不敢相信,年富力强的丈夫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那一刻,她脑海里想到的是丈夫生前不苟言笑的面孔,想到的是两个正在求学的未成年的孩子,想到的是丈夫此生追求的兴办国学教育事业,想到的是丈夫生前一直念叨的一句话:“望百年后,琼岛之文教界,能有知桂良之人。”
时隔两年,王冬霞常常会站在海口孔子学堂的教室门外,默默地倾听稚童们清脆的读书声。她说,在孩子们的读书声中,她感受到丈夫兴办国学教育的那份执着与坚定,也充分地理解了丈夫此生的追求。
扬帆启航逐梦行
接触国学经典
“我从没想到过,他去世了,还在外面欠了200多万元的债务。”王冬霞说,田桂良是河南省温县人,是一名退伍军人。
从部队转业后,田桂良曾在老家做一名普通的公交司机,过着平凡的生活。2001年,大女儿出生后,经一名战友介绍,田桂良来到海口,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
在女儿七八岁时,田桂良开始接触国学教育。认为国学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他,在海口市新港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开设了公益读书会活动,免费对附近居民开放,并特地请了一位传统文化相关专业的老师,免费教授愿意参与读书会的孩子们读国学经典书籍。
“2009年,他打电话给我,说要去学习。”王冬霞回忆,为了实现兴办国学教育之梦,田桂良把手头的工作全部停了下来。2009年冬季,田桂良到北京参加经典教育培训班。培训结束后,田桂良心底萌生了一个想法:开办一个国学教育教学点,让更多的孩子学习到国学经典。
2010年春节过后,田桂良毅然租下了桂林洋开发区的银泰庄园开设海口孔子学堂,并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交了租金,购置了课桌椅、教材等。学生们交的学费,也全都投到其中。
“到最后,他一点钱也没有了。”王冬霞说,为了节约生活成本,田桂良把她和女儿、儿子都接到了学校,跟着学生们同吃同住。多年来,丈夫未往家里拿过一分钱,平时他们也极少购置衣物、用品或外出游玩。更令她意外的是,丈夫为了国学教育,不仅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家当,还在外面债台高筑。
“直到他去世,我才知道,他在外面欠了200多万元的债务。”王冬霞说,让她十分感动的是,丈夫办国学教育的举动,也得到了很多债主的支持。在丈夫去世后,很多债主主动免除了债务,还有一些朋友主动凑钱帮助丈夫偿还了部分债务。
一腔热血满柔情
执着钢铁硬汉
在王冬霞眼中,丈夫是个很善良、很热心的人,一生都在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王冬霞说,有一次,他们在饭店吃饭时,偶然看到一位捡废纸箱的老太太坐在路边休息。正在吃饭的田桂良立刻喊来服务员,让饭店重新做一份饭菜,走出去把老人接进来跟自己一起吃饭。
还有一次,在去文昌的路上,田桂良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看到有人撞伤,田桂良及时停了下来,拨打120急救电话,帮助受伤的人。
因为丈夫的种种热心举动,王冬霞对于丈夫办国学教育的想法,一点都不感觉意外。“他说要给孩子指条路,让孩子读国学经典,教会孩子做人做事。”王冬霞感慨。
“爸爸一直跟我说,办学传教是一种使命和责任。”田桂良的女儿田育卿回忆起父亲时,哽咽地说,父亲是个很严肃的人,对她和弟弟要求很严格,在学校,他们姐弟俩甚至不能称呼父亲为“爸爸”,而是要与其他人一样,必须称其为“田老师”。
“田校长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国学教育。”学生家长曾霹回忆,田桂良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像是文化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但是,跟田桂良接触多了,他发现田桂良是个很执着、细腻、真诚、有情怀的人,言谈也很有见地。所以,他安心地把孩子留在了海口孔子学堂学习国学经典。
海南省孔子学会名誉会长孔宪章说,他和田桂良相识于2010年。当时,田桂良刚开始兴办国学教育不久。为了让国学教育能被更多的人接受,田桂良主动找到了他,希望一起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
“他这个人,为了国学教育,甘愿无私奉献。”孔宪章说,田桂良积极推广国学教育,但凡省内有市县孔子学会要举办活动,他一定会到场。有活动需要捐献资金时,他也从不空手,每次捐献少则一千元,多则三五千元。有的市县孔子学会需要推介兴办国学教育经验时,田桂良也从不藏私。
一路艰难险阻
“一路阳光雨露,一路风雨飘摇。一路艰难险阻,一路酸甜苦辣。”这是田桂良常常用来自勉的话,也道出了他兴办国学教育的艰难。
海南省国学教育协会执行会长张杨说,他与田桂良接触多了,看到了田桂良的爱人和儿女时,他发现,田桂良并非大富大贵之人,他把原计划买房子的钱投入到了国学教育中。
“田桂良似乎只有两件衣服。”张杨说,他常见田桂良穿一件蓝色的衬衫,除此外,就是一件汉服,从未见田桂良穿过其他的衣服。
在张杨眼中,田桂良朴实、刚毅、木讷,富有理想。他回忆,田桂良坚持开展国学教育的做法,曾不被很多人理解和接受,但是他却丝毫不气馁,反而甘心自掏腰包印刷书籍,开展国学教育宣讲。
“我曾跟他说,嫂子和孩子跟着他苦啊!这些"四书五经""之乎者也"本该是他们身上漂亮的衣服、碗里丰盛的美食。可他四处借贷,负债累累,却还痴心不改。”张杨感慨,田桂良听了他的话后,热泪盈眶地说:“文化复兴之路何其艰难,可总要有人走啊。”
面对国学教育,田桂良是认真的、固执的,也是谦虚的。张杨与田桂良曾多次因国学教育的方式产生争执。有一次,二人因“对小孩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否应该讲解国学经典内容,讲解至何种程度”这一问题争执了起来。虽然二人争执得面红耳赤,怒挂对方电话,但是随后田桂良却会听取他的合理见解,并将有益的建议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
海口孔子学堂现任校长何文忠提起田桂良时感慨,田桂良是一个很坚持、很有抱负的人。
“2017年3月,我经人推荐与田桂良相识。”何文忠回忆,当时,田桂良希望找一个帮忙打理孔子学堂的助手,但他看田桂良一副“五大三粗”的样子,就没有立刻同意。为了留住他,田桂良“三顾茅庐”,并带领他去自己过去创办国学教育的几个办学点参观,为他讲述自己创办孔子学堂的故事。
“这个身高一米八的汉子,在我面前,毫不避讳地流着眼泪说自己兴办国学教育的艰难故事。”何文忠说,田桂良滚烫的眼泪触动了他的心,让他甘心留下来工作。
未了生前身后事
铮铮铁汉“失约”
“今日述志,虽奉师命,亦情志中发也。夫存亡继绝,天经地义,办学兴塾,匹夫有责。吾辈先觉,岂不尊先贤志为志,以醒后学乎?”田桂良生前曾写过一篇短文,讲述自己此生的志向。
“他曾跟我说,等到国学教育办遍海南岛这个目标成功了之后,一定要拍一个纪录片。”何文忠说,田桂良十几年来一直在钻研办国学教育这一件事,但是,他最终没能等到自己的目标实现就撒手人寰了。
王冬霞回忆,2017年9月份,田桂良总觉得身体没劲,但是他并没把身体不适当回事。直到2017年10月16日,他的身体不适情况严重了,才去医院就诊。结果被查出尿毒症晚期。此后,为了省钱,田桂良一直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他说,天天躺在床上不能工作,很难受。”王冬霞说,2017年11月16日,田桂良终于决定去医院进行透析治疗。临走之前,他说,要赶紧去医院做治疗,身体好了就能正常工作了。
“就在田桂良去世的前两天,我还去找他谈了工作。”张杨说,他看到田桂良时,发现田桂良的嘴巴肿了,但田桂良却不以为然,与他继续沟通工作事宜。
“我们聊了三四个小时,整理了思路,写了方案。”张杨说,他没想到,那是他与田桂良最后一次沟通。
“田桂良人生最后一段时间,把工作方面的所有资料都交给了我。”何文忠说,田桂良去医院做检查时,医生告诉他,只有两周的生命了。但是田桂良为了省钱,依旧坚持回家。
在去世之前两三天,田桂良召开了人生最后一次家长会。他已经站不起来,身体也很疲累了。但是面对家长们,他却强撑着,坐在椅子上讲完了要说的话。
2017年11月16日晚,田桂良去医院之前,坐着轮椅从家里出来时告诉何文忠,要去医院做透析,过几天就回来上班,并叮嘱何文忠,一定要好好工作,把学堂办下去。但是,17日凌晨2点钟,田桂良却未“守约”,再也没能回到自己心爱的课堂上。
“我总会想起,他为了带放假的孩子们出去逛一逛,低着头朝我借100块钱的样子。”何文忠感慨,田桂良一生致力办国学教育,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自己学习。
亲朋缅怀
六艺网络学院仕隐君:生而为豪,死而为杰。幽泉同荒,天堂同莽,亦亟伯济为之垦乎?突兀峥嵘,何其轩昂磊落;纵横荆棘,何其筚路蓝缕。
周应之:惟知生无憾,已无道外求。放心此归去,万事同仁由。
强哥:你英年早逝,老天薄情;你壮志未酬,后继有人;你一路走好,羽化成仙。
张杨:兄弟,六尺之孤可托,百里之命可寄,放心!
壹学:文化传播身后事,英灵慰藉正衣冠。鞠躬尽瘁铮铮骨,荣辱皆空守直端。
冯祎妈妈:真的感恩田校长,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传承国学,延续田校长的精髓,也许这才是他最愿看到的。
本报持续征集人物线索,征集热线66812555,66813555
新闻推荐
本报文城11月23日电(记者李佳飞特约记者黄良策)近日,文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椰乡系列”人才评选活动,并制定了实施奖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