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文昌铺前吴氏《家牒》礼让家风直追上古

海南日报 2020-02-24 08:05

清代光绪八年手抄版吴氏《家牒》封面。有史可稽的《三让堂记》。《家牒》记载了吴氏迁琼始祖的信息。《家牒》记载了吴氏迁居文昌始祖吴有真的名讳。《家牒》纂修者吴泰衡自撰的履历。文\图海南日报记者陈耿通讯员吴群

“……及我祖唐大司徒壶邱公让田园第宅于诸昆季以入琼,为吴之鼻祖……”文昌市铺前镇中台村是吴姓聚落,一位村民手中保存着一卷光绪八年(1882年)手抄的《家牒》,为其中一家的谱牒,而非一族的宗谱,页张虽然不多,但是字迹秀美,翻阅起来,爱不释手,尤其是卷首的《三让堂记》,文字内容直追上古先祖的礼让遗风,而“让”的精神更是贯穿这一家族的各个历史节点。

礼让之风上溯到五帝时期

“夫古人辞让以三为节,一辞为礼让,再辞为固让,三辞为终让,让之诚也……”

吴姓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亶父生泰伯(也作太伯)、仲雍和季历三子,季历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

商纣无道,亶父起了灭商之心,但是泰伯作为长子,没有依从此事。吴氏《家牒》中的《三让堂记》称,泰伯“以天下让商,让之一也”。

看到姬昌(季历之子、后来的周文王)有圣人的风范,泰伯便想将国位让给季历,以便姬昌继承,“以天下让周,让之二也”。

泰伯“有让之志而无让之迹,使天下后世不知其让,让之三也”。

为了达成将王位让给季历的初心,泰伯与仲雍结伴出走,南迁到“荆蛮”之地(今江浙一带),一起建立了“勾吴国”,兄弟二人先后当了吴王。后代以国为姓,是为吴姓的由来。

泰伯没有后人,但其礼让的事迹一直为仲雍的后人所传颂,并见诸各种家族谱牒,而中台村《家牒》是叙述得既清楚又完整的一卷。

后世的孔子赞誉泰伯为“至德”之人。吴氏族人的堂号中有“至德堂”的称谓,正是源于孔子之语。

然而,《三让堂记》的溯源并未止于泰伯。文章的作者还查考了《史记》,得知泰伯的先祖后稷,也有三让天下的先例。

原来,后稷是上古五帝之一帝喾的嫡子,却将天下让给了弟弟挚,但“挚不修善政,诸侯废之而立尧”,后稷又以天下让尧,尧死后他又让给舜,“人知尧让之,而不知皆稷之让也”。

《三让堂记》的作者还查找到,在泰伯、仲雍之后,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孔子的老师)贤能,其父准备传位于他,季札坚决推让,及至三位兄长相继即位和亡故后,他仍不上位,而是选择隐居深山,“是札之让以再,让以三也”。

到了西汉,有位叫吴文翁的先祖担任河南郡守时,颇具治理才能,时评“天下第一”,被擢升为廷尉(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便将功劳推让给年轻的贾谊,使得贾谊得以进京,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这位吴文翁还是吴氏南迁福建的始祖,而迁琼始祖吴贤秀(号壶邱)正是他的后人。

“主于让者,乃吴氏之家法也”

吴贤秀有三个儿子——理、玟、现。吴玟和吴现定居琼山,吴理则给两位弟弟让出居所后远迁;再后来,吴玟的二十二世孙吴有真又将家产让于各位兄长而迁居文昌。

“然后知主于让者,乃吴氏之家法也。”《三让堂记》的作者感叹道,“天下有锱铢之利,辄欲争之而弗得者矣!况乎天下国家之大哉?而我祖独厚于天伦,崇乎礼让,后稷开于前,泰伯、季札踵其后,汉唐以下继其嶶,隐隐焉,若合符节。噫,亦难矣!”

于是,作者取其家风、家法的精义,将其居室匾额命名为“三让堂”,目的是不忘祖,又能够自励。

这位作者是谁?参照民国时期中台村续修的宗谱可知,他是元代迁居文昌的吴有真的十八世孙吴世月,科举榜名吴泰衡,生于道光己酉年(1825年),当过广州府花县训导,卒于民国丁巳年(1917年),光绪八年的《家牒》正式他一手操持纂修和亲手抄写的。

吴泰衡有四个儿子,三子吴乾鸿,字海秋,又名吴力行,生于光绪庚子年(1900年),上海交通大学肄业,去过泰国教书,当过私立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老师,曾是当时的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

文昌铺前吴氏这卷《家牒》,除了全部为手抄、错别字直接划掉在一旁更改之外,几乎每页都加盖红色篆刻印章,个中原由,尚待解密。整卷家谱每个页张看上去更像是一幅幅书法作品。

就内容而言,《家牒》作者吴泰衡考证严谨,有史可稽,逻辑清晰,用词讲究,不愧为文人、教官的手笔,不像一般的民间修谱,要么对先祖掩过饰非,或刻意攀附帝王将相、文化名人,要么贸然落笔,经不起后人推敲而让真实性大打折扣。

像这样的姓氏谱牒,在海南岛并不多见,其潜在的文化价值更是值得深挖。

新闻推荐

助力农产品产销文昌鸡日均销售18万只

南国都市报2月13日讯(记者吴岳文)连日来,文昌市在不断强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市场对接,密切关注农产品产销,采取多项措施解...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