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 寻访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
形成
在海口市琼山区云龙墟北隅海榆东线出口不远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就坐落在大道北侧。在琼岛三月烈日的照射下,门柱上“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几个大字熠熠生辉。82年前,这个看似平静的旧址广场,却在琼崖革命史中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原本是当地“六月婆”庙旧址,因琼崖工农红军在此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而得名。改编后的琼崖工农红军在此不断壮大队伍,开展武装革命,成为琼崖抗日先锋和中流砥柱。
□本报记者林毓美/文康登淋/图
国共两党共同抵御外敌
一棵大榕树下,两尊握手的铜像屹立于此,再现了82年前的一段历史。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琼崖是华南乃至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日本帝国主义觊觎已久。1938年9月,日军侵琼矛头指向琼崖,开始轰炸海口、府城。
正当日军逼近海南岛的危急时刻,国民党将驻琼正规军的一个整编师调离琼崖,仅剩由新任守备司令王毅指挥的两个保安团和一些地方部队,琼崖守备力量十分薄弱。
同年10月22日,广州沦陷,琼崖命运危在旦夕。次日,琼崖国共两党在琼山县云龙墟的谈判桌上,终于达成了“枪口一致对外”的协议。中共琼崖特委于11月间及时调整编制,按一个大队建制组建部队,以200多名红军为主体,以各县委掌握的300多名民众武装为补充,做好改编的准备工作,并决定以琼山县云龙镇(今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为改编地点和部队驻地。
“云龙墟位于琼山至文昌的公路干线上,交通方便,且当地共产党组织经受过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考验,有利于战时转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云龙改编旧址负责人钟少辉介绍,由于便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独立队当年将改编后的驻地选在了云龙墟。
琼崖人民抗日队伍诞生
1938年12月5日,改编仪式在云龙墟“六月婆”庙隆重举行,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长为冯白驹,下辖3个中队。
在旧址纪念广场左侧的壁廊上,记录着改编当日的盛况:由红军、游击队组成独立队的全体官兵身穿灰色军服,精神抖擞,在庙前广场排成三列横队,写着“抗日先锋”“人民救星”的锦旗挂满了整个庙堂。来自各地的上万名群众和各界爱国人士带着鸡蛋、水果、糯米粑等慰劳品,敲锣打鼓前来祝贺。队长冯白驹在此宣誓:“不负重托,誓死抗日,保卫琼崖”,宣告了琼崖人民抗日队伍的诞生。
这就是琼崖抗战史上著名的“云龙改编”。
据资料记载,琼崖纵队主要领导人之一吴克之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我们的队伍装备虽然很差,但是指战员们都有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概,具有任何艰难困苦都吓不倒的精神,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琼崖抗日呈现崭新局面
云龙改编之后,在冯白驹的带领下,独立总队多次粉碎了日军的蚕食和扫荡,直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云龙改编两个多月后,独立队就迎来了一次硬仗:1939年2月10日,日军在海口天尾港登陆,独立队当日立即派出第一中队,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开往潭口阻击敌人。独立队在潭口有效地阻击侵琼日军的消息很快被目睹这场战斗的群众传开,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援。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便有了力量。1939年,独立队由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扩编为独立总队,先后对日军作战70余次,消灭日军800多人,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全岛的狂妄计划。1940年冬,独立总队迅速壮大到3000多人。1947年10月由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
“云龙改编是琼崖人民革命斗争的转折点,它翻开了琼崖革命斗争历史新的一页,标志着以琼崖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海南的胜利。”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主任科员周琪雄评价说。
如今,在“云龙改编”的六月婆庙旧址处,建起了一座纪念广场,每年都吸引大量的瞻仰者纷至沓来,也成为党员和群众们重温琼崖革命斗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红色主题教育场所之一。旧址广场东侧,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连接着“凯旋”和“荡寇”两座亭子,这条长廊正如同革命的道路一样,虽然经历曲折,但最终都会到达胜利彼岸。
新闻推荐
男子患病后疑心吃错东西,为报复保健品推荐者半夜溜到对方儿子住处他放火害死夫妇 终审判死刑检方抗诉认为一审判死缓量刑畸轻,法院终审依法改判
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3月13日讯(记者陈栋)男子梁某为了报复他人,放火烧死对方儿子和儿媳两人,对方家中两个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