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澜听风 文昌市诗歌创作的局部素描
文昌地灵人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她亦是盛产诗人、孕育诗情的地方。明代先贤邢宥10岁作《勉学诗》,显现其出色的才华及宏大的愿景,其诗歌的才情撼动了多少代人;文昌籍台湾诗人罗门的成就更是让人高山仰止,《麦坚利堡》等作品传唱并饮誉了海内外,其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战争的鞭挞入木三分,美感叠现,也因此被誉为台湾“现代战争诗之父”。旅居泰国的文昌籍诗人岭南人是泰华诗人中佼佼者,旅居马来西亚诗人白岩的汉语诗歌在东南亚也有一定的影响。林施均、云逢鹤、郭玉山、陈忠干、李放、远岸、黄循友、蔡根谈、杨兹举、木耶等从文昌走出的诗人,在现当代诗坛中均有自成一家、濡染他人的气象。林施均年轻时的激越,晚年的娴静,云逢鹤对人性的终极关怀,郭玉山对故乡的低吟浅唱,远岸对色彩的渲染,杨兹举对山海的思考,都能让读者浸淫在诗美的海洋里。
受文昌人文熏陶、诗情滋养的文昌本土诗人亦有不俗的表现。在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的汹涌波涛中,诗歌只不过是微风吹拂下的小浪花,但“小浪花”依旧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存在,依旧是生命中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美。阅读文昌诗人的作品,犹如坐在小舟上,感受清澜港微风沁心,细浪悦目,不失为一种精神享受。陈学炳、黄良丰、王凡、林菲菲、林虹、韩涛、陈堂川、梁萍萍、小紫莉莉、林春雨、鱿鱼、符策坚、郑寒冰、林明宝、林道前、高隆紧邻、林小宁、王维妙、邢福宝等一些我熟知或陌生的名字,总让我多了意料之内的亲切和意料之外的惊喜。
陈学炳算是文昌诗歌作者队列中的“老人”了,他生命的一半均与诗歌有关。他几十年默默地坚执地对诗歌的持守,其入世中的出世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操守,一种令人感动的品性。他的诗更多的是“固本”,秉承传统、亲近乡土,切入现实,有“本土”“本我”“本真”的特性。他的《不动声色的春天》,在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现代技艺与传统手法,自然与世俗的矛盾纠结中,渴望对立统一,显现自己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情怀。梁萍萍、高隆近邻、林明宝、林明宝、鱿鱼等人的诗作,以生活中接触的事物、现象为喻体、意象,张扬自己的人生主张或理念,也隐含生命中的某种情愫或情结。而鱿鱼的诗则沉重些、多彩些、甚至放纵、肆无忌惮,如《冬日》,试图从冬日的自然和现实的物象或印象里,发出自己的声音:“谈风月,也谈国是”,语言的肆意与无拘,情感的自然融入,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林菲菲、林虹、林春雨等人的诗则有明显的性别色彩,柔软、沉静、感伤,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坚守,有对现实生活挫折或不幸的感伤,流露出文昌女人柔中的韧性精神。小紫莉莉的《父母的爱情》在平常的叙述中,烘托父母平凡而伟大的爱情,符策坚则左手写旧体诗,右手写新诗,在古典情怀中抒写乡情与爱情,这无不得益于他较为深厚的古文基础。
王凡是我最喜欢的文昌诗人之一,也是文昌甚至海南诗歌队列中,尤为出色的一位诗人。近年来,他诗情迸发,一发难收,且常常是重磅出击,影响岛内外,先后在《诗刊》《天涯》《诗选刊》《星星》等著名的文学期刊发表作品,其诗作也入选了国内诗歌的各种选本,同时也获得了多种与诗歌有关的荣誉。他的诗是个复杂体,常常让人在庸常中寻味,让人在复杂中简单,在简单中复杂,让人在喧嚣中幽静,在幽静中张扬,无不凸显出他的才情与睿智。在现实面前,他必须每天运转着不得不为之的工作机器,在烦躁乏味的环境中坚持着日复一日的复制和粘贴,也只能在挣扎中有这某种心理的暗示和纠结,并通过自己的倾诉表达一种渴求。他渴望大自然的宁静与悠然,却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所适从,无法适应:“呼吸声因为幽静而格外清晰万物悠然自得/只有我因为不能适应这样的幽静而失眠”(《霸王岭一夜》)。其实,他这种纠结常常漂泊在他的诗中,显现他少年老成的郁闷及洞察世界后的无奈,他希冀成为故乡河边的鸟“用嘴叼着一只田螺或者一条小鱼/张开翅膀飞翔在碧波粼粼的水面上”但这仅仅是“若干年前”的愿望,“那么多年过去了可是我还活着/但我的身体活得越来越浑浊像极了/身边的这条河它成为了一条排污沟/在烈日下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恶臭”(《故乡的河岸边》),表面上他是随流而居,但他内心依然强大,依然在积蓄飞翔的力量:“飞起来吧如果你不喜欢我这个新伴侣/如果你喜欢孤独你可以旁若无人般的飞翔”(《文昌河上一只孤独的鸟》),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同在,这也是一种境界。他的无奈中更多是一种无屑,一种诗人般的特立独行:“我从无崇拜你我只是想将你的经历/当做一次书面考古现在你休息吧/电脑时代足不出户我就能和你周游列国”(《与孔子书》),这亦看作是诗人对传统的中庸思想的一种反动。
蔡根谈(笔名:唐煜然、花枪)本已定居海口,文昌是他生长的故乡。他从文昌走出来,今又回归文昌创业。在披阅文昌诗人的作品时,他的作品也进入了我的视野,而且像他本人一样于我是那么的熟悉,那么引起我的兴趣,故还是想借此机会谈谈他的诗。尽管蔡根谈尚年轻,却是较早且成名在外的海南诗人,本世纪初期他便以“花枪”的笔名在国内一些重要的文学刊物及网站发表诗歌作品,入选不少诗歌选本,并引起一定关注和普遍的认同,曾获“御鼎诗歌奖”。他的诗入世深,“接地气”,质地温润,语言充盈着感性的色彩,意象丰繁灵动、于爱情、亲情、世情都有独特而极致的感观,带着淡淡的“忧郁美”。像其他诗人一样,他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但他对孤独的抒说却让人刻骨铭心:“远在心底,暗礁如神龟,不现真身不显灵/马来语、菲律宾语、印尼语、越南语……/梦古语、歌鹩叭语,在带火的风中叽里呱啦/沾满椰奶的文昌话,骑着波浪从海南岛马不停蹄赶来”短短的几句诗,把诗人身在异域,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在人心叵测、阴谋密布的群体中的孤独感表现的淋淋尽致,远离故乡的诗人就像远离祖国大陆备受列国觊觎的曾母暗沙,孤独之至。诗人“大题小做”,巧用隐喻、把大命题下的小感情成功的奉献给读者,给人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又比如他写在人世间的“孤独”“敏感”“恐惧”也就寥寥几句“这世界对我的伤害来自/我的孤独和敏感/我的恐惧来自对这个世界深刻的爱/来自我听得到/和不可看见的那些事物”尤其是最后三句给人予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诗人的高妙之处。
谈论文昌诗歌不能不谈黄良丰,作为体制中人黄良丰曾担任一段时间的文联主席,不论是文学社团的成立还是各类诗歌活动都有他“急先锋”的影子。从大学开始,他的诗歌创作一直都没有间断过,他对诗歌“执着的飘动”令人动容,他的诗与时俱进,饱含着他对生活、对这个时代深深的爱。他的诗风极其传统,极其古典,这是他积习不改的“做派”,这也算是他创作的既有风格。他的诗善于运用大量的排比、反复的咏叹,讲究句子的工整,并借此完成他的审美理念,比如“风风雨雨/理智与情感并存/高高低低/气质与形象同在/里里外外/古朴与神秘擎撑”(《读山》)。
常言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尽管写诗不再是图名谋利的手段了,但文化昌盛的文昌,依然有一批诗歌爱好者,陈堂川就是其中一位农民诗人。尽管他当过代课老师,城里的“农民工”,后又回农村当农民,命运坎坷,但他还是一直“带着诗歌行走”(他的笔名),用他几乎沙哑的声音歌唱他深爱的土地,出过个人诗集。任教于某中学的林小宁一直热爱诗歌,人至中年才拾起诗笔,书写人生的情感轨迹。他俩还与诗歌同好符策坚、林明宝、王维妙、郑寒冰出版了诗歌合集《无声的水鸟》,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反响。正因为有一批对诗歌爱好的写作人,才撑起文昌诗歌美丽的天空。
乘坐着小木船从清澜港开往八门湾,沿岸的红树林、椰林历历在目,美不胜收,在微风吹拂下,我们身心得到了无比的欢畅,迎着美丽的晨曦,我们徜徉在诗意的海洋里。
新闻推荐
本报文城5月7日电(记者李佳飞通讯员陈欣)海南日报记者5月7日从文昌市水务局获悉,为解决清澜片区季节性缺水问题,该市近日已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