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整治20座存量生活垃圾堆放点治理“垃圾场”建起“生态园”
■本报记者李佳飞
特约记者黄良策
绿地绵延起伏,门球场“镶嵌”其中,挥杆行走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人们很难想象这片生态公园一年前竟是污水四溢、臭气熏天的垃圾场。这是5月17日,海南日报记者在文昌市东郊镇中山村看到的一幕。
“这里以前垃圾很多,气味难闻。村民曾多次投诉,反映环境不好,影响生活居住。”文昌市东郊镇政府工作人员姜楠告诉记者,为改善人居环境,近一年来,文昌市政府相关部门、东郊镇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以整治,不仅将之前堆放的垃圾清理干净,而且打造生态公园,修建了乡村门球场,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休闲体育娱乐生活。
记者了解到,经历了垃圾堆体整形、铺膜封场、覆土绿化、布置景观、修筑排水沟、修建门球场等一系列治理环节,如今中山村的垃圾场已不见踪影,呈现在眼前的是干净整洁、满眼绿色的生态公园。不久前,文昌市还在此举办了老年人门球交流活动。
事实上,中山村生态公园只是文昌存量垃圾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缩影。文昌市环卫局局长邢谷洪告诉记者,文昌全市共有20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垃圾总量约63.25万立方米,总占地面积约215.5亩,分散于各乡镇、农林场。因种种因素制约,这些垃圾场长期裸露堆放、无专人管理,且均未采取防渗、导排及渗滤液处理等环保措施,对所在区域的水质、土壤及周围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整治好存量垃圾,文昌市经过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最终结合实际,采取“一处一策”举措,展开了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例如,对低风险等级的垃圾堆放场,采取就地简易封场的方式进行治理;对中风险等级的生活垃圾堆放场,采取“就地简易封场+增设环保措施”的方式进行治理;对高风险等级的生活垃圾堆放场,采取“筛分减量+异地处理”的方式进行治理。此外,还有采取“就地倒库+建设标准填埋场+规范封场”方式进行治理的垃圾场。目前,各垃圾堆放场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
“保护青山绿水,造福社会民众,功在当代利及千秋。”邢谷洪表示,文昌市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生态修复的新思路、新方法,力争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导入运动健康元素,创新生态治理和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本报文城5月18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振君特约记者张振豪通讯员陈光前辜振成)“海关主动上门,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实际困难,引导我们使用关税保证保险,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