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孩子偷偷玩网游充值打赏咋办?8岁以下未成年人所为钱可全退

南国都市报 2020-06-20 16:39

主播带你读懂民法典“文昌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偷偷花光了爷爷万余元存款。”“海口9岁女孩给主播打赏,偷偷花掉妈妈1万多元”……疫情期间,未成年人在学习生活中比往日更频繁接触电子产品,“熊孩子”私自充值、大额打赏等事件频频发生。

那么,“熊孩子”私自玩游戏充值、打赏主播的这些钱,父母能否追回来?对此,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石冠彬表示,未成年人玩游戏巨额充值后,法律明确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所支出的费用,平台应当全部返还。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王天宇陈栋钟圆圆

热点话题

“熊孩子”玩网游偷偷充值

“坑”了父母血汗钱

近年来,未成年人大额充值、打赏主播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话题。

前段时间,文昌小学生明明(化名)偷偷将爷爷银行卡中的1.3万余元积蓄都充值到网游平台,用于购买游戏装备、打赏。事后明明告诉记者,2019年4月起,他开始接触网络游戏。今年受疫情影响,在家上网课,使用手机时经常偷偷玩网络游戏。有一天,爷爷让他帮忙交电费,充值时他记下了爷爷的银行卡号和支付密码,并将银行卡绑定自己的微信,玩网游充值时,直接从银行卡扣钱。

刚开始,明明想着只充值小数额即可,但孩子的自制力不强,一而再再而三地充值,没过几天,就把爷爷银行卡里的钱花完了。

无独有偶。疫情期间,海口市民王女士9岁的女儿,为了某平台主播的一声“宝贝”和一些小礼物,偷用妈妈的信用卡连续给主播打赏了1万多元。

这样的遭遇,同样发生在三亚市民李女士身上。李女士称,儿子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频繁使用她的手机,不到3个月时间,在一家游戏平台充值了9000多元。为了追回这笔钱,她多次向游戏平台申请退款。

维权难点

家长想退钱,但普遍举证难

记者了解到,孩子沉迷网游或直播平台,不仅会影响学业和成绩,还会危害视力和身心健康,孩子玩网游私下大额充值游戏币,更会让一些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怎么追回孩子充值的钱?让家长头疼不已。

“如果发现孩子购买的物品价格不菲,明显不是其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购买的,可以搜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海南昌宇律师事务所律师连章松表示,按照相关法律虽然可以进行维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普遍存在举证难的问题。此外,很多未成年人使用的是成年人的账号登录游戏或直播平台,以成年人的名义进行消费,很难具体证明是实际消费中的行为人。

其实,在实际法院宣判的相关案例中,家长一方的成功率低,大多数都是因为证据不充分而被驳回。

海大学法学院教授解读民法典

法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充值

网游平台应返还

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石冠彬告诉记者,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8周岁至18周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年满16周岁有劳动收入来源的除外),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若超过了与自己年龄、智力的认识水平,是无效的。通过一个游戏或视频就能充值达上万的金额,显然已经超过了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智力认识水平,应归属无效。对于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来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当然无效,通俗地说,未成年人充值是无效的。

石冠彬称,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所支出的费用,平台应当全部返还;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充值或打赏的金额如果有和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则该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付款行为无效,平台因该付款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以后案件中,谁来证明是熊孩子打赏的呢?石冠彬认为,民法典实施后,此类案件的难点是“谁来证明是熊孩子打赏或者充值的”现实中,可能存在钱是爸爸打赏的,被妈妈发现了,两人一商议由孩子来背锅。

发现孩子巨额充值

家长要先固定证据

石冠彬说,如果账号是未成年人自己注册,用自己的压岁钱或者偷偷绑定父母的银行卡进项打赏或者充值,这种行为是比较好认定;如果未成年在用父母的账号打赏或者充值确认无效时,法院要慎重审查,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是孩子打赏的只能推定是父母打赏。

此外,石冠彬建议家长在发现未成年人大额充值或者打赏时首先要固定证据,第一时间应将平台的基本信息,账号注册时间,玩游戏、看直播的时间段等信息通过截屏等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将转账记录保存起来,立即和平台反馈协商,无果后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心理老师建议

首先家长要做良好示范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心理健康老师刘保健告诉记者,沉迷游戏以至于大额充值的孩子是少数的,当发现“熊孩子”给游戏大额充值时,别急着怪孩子,或责怪游戏平台,家长应当观察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不当行为的背后是否有亲情的缺失,如果孩子把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当成了陪伴者,家长应反思自己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关怀,是否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教育。

给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

“如果想纠正孩子的行为,家长需要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一味指责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刘保健提醒,如果想避免孩子沉迷游戏,要找到一个替代选项,如可以和孩子约定“游戏时间”,一起完成一场游戏,并在规定时间内停止,接着进行看书、写作业等下一步计划。

如果想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适度放开“财政大权”,让孩子变身“记账小能手”,切忌一味给灌输孩子金钱至上的思想,而是让孩子了解金钱能够创造的价值,用一颗包容友爱的心来关心、引导孩子,避免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新闻推荐

约见女网友胁迫卖淫 湖北一男子文昌落网

本报讯(记者连蒙通讯员陈博)6月14日下午,文昌车站派出所民警分析线索发现涉嫌组织卖淫的网上在逃人员陈某,并于当天晚上将陈...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