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塑艺人许达联:灰刀凝练匠心之美
传统技艺总是在时光荏苒中凝聚匠心巧思,时间积淀下的人文瑰宝在今时今日依旧能够反映人们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几十年来,来自文昌东阁镇的灰塑艺人许达联用他手中的大小灰刀在墙面上向世人展示灰塑艺术之美,也在时代的幕布下,“挥舞”出他对传统技艺传承保护的初心和渴望。
近日,海南日报记者在海口骑楼老街见到了许达联,他正带领团队为一间以海南民俗为主题的博物馆酒店做灰塑设计和创作。矍铄的目光、洪亮的声音,还有那双为灰塑技艺忙碌半生的手,都在展示着这位古稀之年的老手艺人对古老技艺传承的决心。
置身在现代都市中的历史文化老街,他希望他的灰塑技艺,可以如这老街一般,静静守望繁华都市的发展,承载这一方水土的记忆。
出身灰塑世家
1966年,还在上中学的许达联因为母亲患病,家里又有弟弟妹妹需要养活,身为老大的他主动扛起了家中大梁。“当时,我急切地想要学一门手艺来养家,我舅舅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灰工",许多人都慕名来拜师,所以我也决定跟着他学灰塑。”许达联说。
灰塑,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常用到的一种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装饰手艺,多见于福建、广东等地。在海南的许多历史建筑中,都可以看到灰塑技艺。灰塑艺人们会将石灰、纸、稻草等调配成类似水泥一样粘稠的原料,通过灰刀将其砌抹在墙面上,进而雕琢形成立体装饰,然后再进行上色等步骤。同古建筑中常见的木雕等技艺一样,灰塑的装饰内容多寓意美好的期望与祝福,例如年年有余、三星拱照、麒麟献瑞等主题。
事实上,许达联的家族里不仅是舅舅林鸿鹤做灰塑,他的曾祖父许书保、祖父许声全及父亲许文钵都是灰塑师父。刚开始跟随舅舅学习灰塑技艺时,许达联都是从“小景”开始,例如龙、草等小造型。造型虽小,但许达联一心向学,潜心钻研,进步很快,从1970年开始,他开始带队做工,而他的灰塑技艺开始真正大显身手,还要从一场台风说起。
1972年,一场大台风“袭击”了文昌,许达联家周边几个村子的民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许多人家都要开始修补甚至重建房屋。大家都开始找许达联这样的灰塑艺人来做房屋装饰。不仅工程量大,要做的装饰规模也大,许达联说,这一场工程不仅让他进一步打好了灰塑技艺的基础,也让自己跟着许多前辈“见了世面”。
自此之后,许达联便在灰塑道路上坚持下来,以团队形式开始在乡下做活。
创意匠心赢得好口碑
早些年,许达联在乡亲们口中就已小有名气,他谦虚地说,是因为自己“不抠料”“不抠工”。朴实无华的回应却最能道出一位匠人的坚守。
灰塑技艺的“料”和“工”正是这项手艺的难点,也是其精髓所在。灰塑艺人在给墙面做装饰时,并不是在墙上挖出凹槽进而填充材料进行固定再雕刻的,而是从里、中、外三层,一层层加固,进而雕刻。形象说来,就是将类似于石膏一样的雕塑“粘贴”在了墙上。所以,如果墙上装饰的分量重了,而里层又不稳,这就极易导致雕塑从墙上脱落。
海南灰塑的材料常用珊瑚礁与蚌壳等烧制的白石灰,均为有机物,可以防止酸性腐蚀,但白石灰在硬化过程中易出现裂缝,因此必须要加入纸、浆、稻草等纤维质材料增加抗拉程度与防蚀性。这些年来经过反复的调比和配方的改良,许达联团队“和”出的料粘性强,即便是在外层做繁复雕饰,也足以支撑。
从里层到中层再到外层,如何一层层上料也极为考究,每做好一层,都要为外面的这一层留出位置。
“做灰塑,心一定要"忍"。”许达联所说的“忍”,是一种静下心来的坚韧与耐心。“做累了,宁肯休息,也不要强撑着、凑合着做。你如果感冒了,你做出来的作品也会"感冒"。”在这位老手艺人看来,灰塑工人手下的作品是有“生命”的,饱含着创作者的心血。
慢工出细活,这些年来,许达联和工友们做过的装饰工程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也为他赢来好口碑。
除了“料”和“工”,多年来,许达联还在颜料上加以研究。过去,灰塑匠人们多用“土”颜料,不仅色彩持久度欠缺,颜色种类也少。许达联在自己的创作中引入了矿物颜料,金色、银色……更加缤纷的色彩被运用到如今的作品中来。
期盼更多年轻人加入
转眼间,许达联和他的团队来到海口做骑楼老街的项目已有数月。对于这个项目,许达联倾注了很多心血。
“我是有些私心的。”这位老艺人诚恳地说道。一直以来,灰塑技艺的主要市场都是在乡下,祖宅、祠堂、民居等建筑都在运用灰塑装饰。1972年的那场台风后,许达联接手的人生中第一个大项目就是为当时的文昌孔庙做灰塑。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乡下市场对于灰塑的需求也在变少。
怎么样才能让更多人认识灰塑,进而传承保护好这门手艺?
当骑楼老街上的项目负责人找到许达联时,他眼前一亮:“让我们的灰塑通过这些迎合现代市场、年轻群体的项目,走出乡野,走进城市,出现在像骑楼老街这样的地方,让更多游客看到灰塑装饰的美。”
所以,对于这个项目,许达联和团队格外用心,他们按照要求,同时也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绘制了许多精细的设计图,小细节也反复推敲,一笔一画间都流露着热爱与期盼。走进施工现场,一眼望去,灰塑装饰成为这栋3层民宿的主要装饰。
房檐屋角,许达联设计的“卷草”造型别致,每个卷草中都藏了一只美好寓意的“兽”。“做卷草时是不能断的,所以这很考验我们师傅的功力。”许达联介绍,在团队里,打底、做线脚、勾线、上色,每个人术业有专攻。
在一幅命名为“子孙满堂”的灰塑装饰画中,松鼠栩栩如生,围绕着果实和枝蔓“跳跃”“攀爬”,呼应着老宅子的雕花窗,尽显历史韵味。
许达联告诉记者,现在团队里最年轻的师父也有35岁了,他欢迎更多年轻人加入团队,将新的观念带给团队,激发更好的创作,将灰塑这门技艺推陈出新、发展丰富,更好地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佳飞特约记者黄良策“阿梅,上次买的红皮花生还有没?再来两包!”“好咧!您稍等,马上给安排邮寄。”6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