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问天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对宇宙千百年来的探索与追问,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梦想。从古代诗人屈原发出的《天问》,到如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太空探索无止境,伟大梦想不止步。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表示,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是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同时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
“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实现对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的研究。”刘彤杰说。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全力牵引
“天问”奔火之路不迷航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李潇帆宋星光)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23日顺利升空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过接力棒,将在接下来的数月内全力护送“天问”抵达火星。
据介绍,火星探测器发射入轨后,将要经历漫长的地火转移阶段才能到达火星的引力影响球。在这一过程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要对探测器进行不间断测控,牵引其按照预定轨道运行,在多个关键时间节点进行轨道控制,保证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能够在正确的时间顺利被火星捕获。
今年是火星探测的窗口期,此前曾有多个国家和组织宣布发射火星探测器,但目前仅剩美国、阿联酋和我国确认继续实施火星探测任务,再次印证了探火的复杂性和高难度。
我国的天问一号任务首次发射既要实现“绕、着、巡”,更对飞行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做了大量充足的准备工作,在任务准备阶段牵头组织完成了内场遥操作联试、无线联试、深空接口联试和测控通信系统联调,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信息收发的正确性。发射前,他们还集中开展了关键飞控过程协同演练,检验了系统间的接口和飞行程序的正确性,也验证了测控团队具备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能力。
火星车加装“透视眼”
可“看到”地下数十米
据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董瑞丰)随着“天问一号”探测器23日发射升空,一系列“黑科技”装备正在飞赴火星途中。其中,装在火星车上的次表层探测雷达,将在抵达后对火星地表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内部结构进行“透视”。
据该雷达的研发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介绍,这是一种基于火星车平台的高分辨率次表层地质结构探测雷达,是实现火星探测工程科学探测任务的重要载荷之一。
新闻推荐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7月20日讯(记者王燕珍实习生吴桂涓)男子王某和好友去吃夜宵,却看到本该和“闺蜜”逛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