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创文加力 幸福加码
■见习记者邱江华
本报记者李佳飞特约记者黄良策
8月18日下午,驱车穿行文昌街头,椰风轻抚的街道干净整洁,即便背街小巷也难见垃圾杂物;斑马线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维持交通秩序,不时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相关内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文昌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能够凝聚起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的强大合力。”文昌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全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文昌动员全市上下以“一天当作三天用”的干劲和“干一件成一件”的韧劲,以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和实效,不断改善城乡面貌,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以点带面
全民共建文明城
“同济文昌医院落实责任区域卫生整治及巡查督导”“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文建路图书馆门前停车位将门口堵死,请相关部门核实停车划线是否合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发现流动摊贩,已劝导其离开”……打开手机微信“双创”工作群,频频闪动的消息,显示着文昌各职能部门人员每天开展的相关工作。
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文昌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就将该市文城镇的11个社区8个行政村中的47个城中村,以及社区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进行了网格化划分,并实施常态化工作机制,以点带面,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环境。
以社区(行政村)为依据,文昌市共设一级网格24个,并在一级网格内划分二级网格点128个,每个网格点安排网格长、包点镇领导、社区(行政村)负责人和网格管理员(社区/村干部)、驻格单位,全市255个社区和行政村均配备爱国卫生管理人员,实现环境卫生整治全覆盖。
“网格化管理让分工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养成自觉行动的习惯。”文昌市文城镇沿江社区居民韩雪玲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随着活动的开展,文昌的市容市貌也变了样:
大街小巷供电箱上的“牛皮癣”小广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栩栩如生的彩绘;凹凸不平的路面被填平整了,市民们坐车不颠了;农贸市场等乱停乱放的地方,如今车辆摆放得整整齐齐,看不见杂乱的景象……
中午,在文城镇文建路上的繁忙路段,志愿者陈岚顶着日晒,手持指挥旗,微笑引导行人、机智化解冲突。“作为城市的一员,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去维护好这座城市的文明秩序。”陈岚说。
打“组合拳”
为幸福持续“加码”
文明,塑造城市形态;创文,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在文城镇霞洞村村民黄雅莉看来,文昌城市面貌的不断改善,人居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持之以恒开展的多项举措。
为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文昌陆续建成城镇生活垃圾转运站17座、城区垃圾压缩转运点2座,机械化作业面积达247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作业率达92.8%,有力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
在潭牛镇新溪村委会田堆村,几乎每天都有垃圾清运车将垃圾统一运往垃圾转运站集中处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沿袭多年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也得以改正。
美了“面子”,也不能忘“里子”。为破解出行难问题,文昌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切实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打通霞洞至水涯断头路,实现文昌市区南北贯通;增设104辆市内公交车、200辆城乡巴士、260辆出租车,大大提高了公共出行效率。
诸如此类的民生工程,相继落地建成,百姓的需求在哪里,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椰乡美,美在动人的椰风海韵,更美在百姓幸福的笑容里。”文昌市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为支持“双创”工作,文昌各机关单位党员纷纷带头加入各项行动,并以此影响身边的群众,共建、共享、共治美好人居环境,打出“组合拳”为幸福持续“加码”。
(本报文城8月18日电)
新闻推荐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8日讯(记者吴岳文)8月8日,2020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文昌赛区启动新闻发布会在文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