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收徒薪火传
琼剧名家王秀明热心提携后辈、培养新人,主要体现在他后期演出的《挑女婿》《宝莲灯》等剧目中。1955年,王秀明提出用“以老带新演对手戏”的方式来培养新人,并以身作则,首先由他同新演员陈惠芬主演《挑女婿》来示范。这个戏演出后,一时轰动了海口。因为在演出时说一口纯正的文昌口音,陈惠芬不久就获得了“文昌旦”的美誉。“《挑女婿》演出几场后,王秀明老师就主动对我说:"育明,李俊生这个角色以后由你来演,同惠芬相衬一点。我毕竟老了,年岁不饶人呀!"他一边说,一边指点我如何来演好这个人物。这些事已过去了几十年,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永世难忘。”陈育明回忆道。
“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表演特色,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真吸取各家之长。过去,每逢郑长和、韩文华、王秀明等老师上台演出《林攀桂》《嵇文龙》《张文秀》等拿手好戏时,我就在剧场幕布旁认真揣摩学习他们的唱腔、表情和表演动作。当他们演到精彩的地方,剧场沸腾起来,我不禁在心中和台下的观众一起叫好。在台下,我练习他们的经典桥段时,也会得到他们手把手的指导,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终生难忘、受益匪浅。”陈育明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得到众多名师指点的陈育明,成为琼剧界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业界公认的“琼剧金嗓子”,其独创的“育明腔”深受群众喜爱。和前辈一样,陈育明将自己多年所学倾囊传授给后辈们,并多次为他们的演出甘当配角。他对黄庆萍和陈素珍等人强调“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的学习,教导她们字正腔圆方能唱好戏。
过去,正是通过剧团跟班学习这种方式,陈育明等众多观众熟知的琼剧名家从刚开始的跑龙套到配角演员,最后才逐步成为剧团的台柱子。
新时代名师收徒续华章
进入新世纪后,以京剧、豫剧等为代表的地方剧种,重拾拜师收徒、师傅带徒弟等中国戏剧的优秀传统。
2006年,海南省琼剧院全面推动琼剧人才招募和培养工作,该院领导班子决定恢复琼剧拜师收徒传统。当年7月28日,琼剧表演艺术家梁家樑、李桂琴收符传杰、李丹叶为徒暨拜师仪式举行,这是半个世纪来琼剧界的头一回。
此后,拜师收徒的传统逐渐拓展到海南省其他专业琼剧院团,成为培养琼剧精英的手段之一:2007年,陈进和收吉劲旅为徒,王英蓉收林川媚为徒;2010年,符致椿收张昌义为徒……
2009年,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中国戏剧家活动基地,从艺50多年的“金嗓子”陈育明接过徐德强、陈德彬、符祥辉三名徒弟递上的茶水,这是他首次举行收徒仪式。名师收民营琼剧团的演员为徒,在海南省还是第一次。
“2008年,琼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琼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我感到自己肩负着传承琼剧培育新人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我在钱汉堂等人的建议下,2009年首次正式收徒。”陈育明说。
“其实,琼剧界恢复拜师收徒仪式前,业内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是拜师收徒仪式已经半个世纪都没有举行了,现在是否还能起到培养人才、促进琼剧发展的作用;另外一种声音则是这种方式是传统戏曲界培养精英人才的重要方式,应该恢复这种优良传统。”陈育明说,从前些年省琼剧院等专业院团拜师收徒的情况来看,他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琼剧人才,促进琼剧艺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在一些年轻演员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师傅当年的一些风采和神韵。”
多年来,促进琼剧艺术不断发展的是国有剧团和民营剧团两支队伍。为了带动提升民营剧团的演员素质和演出质量,陈育明2009年收徐德强等三位民营剧团演员为徒。
今年8月,陈育明第二次在海口举行收徒仪式。此次拜入陈育明门下的是海口市琼剧演艺有限公司(前身为海口市琼剧团)演员吴叙勇和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琼剧表演专业教师叶建宏。
“过去,我们从师傅们那里学到了受益终生的琼剧表演技巧。如今,我们也要像当年的师傅那样,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一代。”陈育明表示,令人担忧的是,如今许多海南孩子不会讲海南话,未来琼剧谁来听、谁来传?除了通过拜师收徒这种传统方式培养年轻演员外,琼剧传承还要从娃娃抓起,大力推动琼剧进校园活动。
业内人士表示,十余年来,琼剧拜师收徒仪式逐渐恢复,目的是鼓励琼剧青年演员积极向老一辈学习,汲取琼剧表演艺术家数十年来积累的丰富舞台经验,推动琼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新闻推荐
事发现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17日讯(记者吴岳文文/图)“哎呀!公路上冒出这么多鱼……”8月17日下午,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