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垦东路发展罗非鱼产业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小小罗非鱼 养出大“钱”景
图为养殖户正在捕捞罗非鱼。 张其泽 摄
下网、赶网、起网、定桩……5月12日,东路农场公司第四基地十九队的罗非鱼养殖基地好不热闹。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塘面,养殖户们就开始迅速而有序地进行捕鱼工作。
不一会儿,一条条鲜活的罗非鱼就被聚集在长方形的网箱里。“今天大概能收获九万多斤罗非鱼,按照收购价4.4元一斤,算是丰收啦!”站在一旁的养殖户刘军忙着指挥收网,看着一网一网的收获,笑得合不拢嘴。
海垦东路第四基地鱼塘位于文昌市潭牛镇升谷坡,这里地处东路水库下游,是发展养殖产业的好区域。东路农场公司看准市场,发挥优势,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罗非鱼养殖产业,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目前潭牛已形成上万亩规模的罗非鱼养殖基地,其中东路有4000多亩,每年预计产量达2400万公斤。
“捕捞罗非鱼是我们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依靠东路这片土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滋润。”刘军说。
除了养殖户,依靠罗非鱼产业增收的还有捕鱼工人,“东路地区的就业机会很多,除了捕鱼、移苗、清塘,荔枝季节还可以摘荔枝,每月打工收入平均有五千元。”捕鱼工人邢传弟笑着说。
笔者了解到,捕鱼工人既有当地人,还有来自贵州、湖南、广西等地的工人,这片罗非鱼养殖基地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更留住了他们,让他们在这里深深扎根,吃上了文昌鸡、罗非鱼,更讲起了海南话,在当地买了房子定居。
“一口塘每年可给职工带来十万元左右的收入。”海垦东路第四基地吴多福经理介绍,通过养殖罗非鱼,不仅带动了垦区职工收入的增加,还带动了周边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乡村振兴。职工群众的钱包鼓了,生活越来越好,也有心思在家里建起了小花园,场队越来越漂亮。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下一步,农场公司要深入探讨产业发展与人才振兴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带动作用,当好乡村振兴的引领者角色,实现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
(本报海口5月20日讯)
新闻推荐
男子高空作业摔重伤无法自理 雇主支付了前期治疗费用,其面临无钱治疗困境,已聘请律师维权
陆华在医院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在事发现场对陆华进行抢救(当事人供图)本报讯“家里的全部积蓄和借来的3万多元已花完,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