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张娅宁:一双小水鞋 一段知青情

海南农垦报 2019-09-24 08:46

“当时我问女儿,明明鞋已经不合脚了,为什么还要带回去?女儿说,喜欢它,舍不得。”■本报记者吴天奥通讯员吴运霞

一段记忆可以存留多久,10年、20年或者30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个特定的群体接受了特殊的教育,这就是“知青”。这段历程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因而对于知青来说,那一段生活是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

1968年11月9日,这是让张娅宁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她远离了亲人,与200多名同校同学在广州太古仓码头登上了“红卫三号”轮船——他们是第一批奔赴海南的广州知青。“红卫三号”在海南岛靠岸后,他们全部被安排到原三门坡农场。

从热闹都市到荒凉偏僻的农场,从明亮的砖瓦房到潮湿昏暗的草房,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变,他们只能依靠自己慢慢适应。张娅宁拿着简单的行李住进茅草屋时,默默为自己加油打气,宣告知青生涯的开始。从此,她的青春岁月与橡胶树紧紧相连。

海南雨季多,张娅宁所在的三门坡农场文岭二队地势低洼,每逢下雨,红土地就变得泥泞难行。一开始知青们穿的是布鞋、凉鞋,路走得越多,粘的泥越多,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后来,他们知道了,下雨天要穿水鞋。于是,张娅宁拿着第一笔工资,去镇上买了双水鞋。

在农场老工人的帮助下,张娅宁慢慢适应了在海南的生活,学会了开荒、种橡胶、割胶等生产技能,也吸取了老工人身上吃苦耐劳、坚定踏实、敢于承担的精神。

为了尽早“脱胎换骨”,张娅宁总是抢着去干最苦最累的活,胶园、菜地、养猪场、学校、幼儿园、伙房各个地方都有她的身影。夜幕降临,张娅宁还不忘扛着喷粉机在橡胶园里喷洒除虫的硫磺粉;遭遇台风,她不怕苦累,冲锋在救灾一线,她也因此多次获得“积极分子”“标兵”的称号。

后来,张娅宁被连队抽调到伙房工作,这个原先不爱做饭的城里姑娘,居然起早摸黑成了“伙头军”。在伙房工作的日子,她与农场职工子弟许泽文擦出爱情的火花。1975年10月,他们在连队文化室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一个知青家庭在海南诞生了。

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出生。女儿两岁多时,许泽文给她买了一双小水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双很普通的小水鞋,就能让女儿高兴得不得了。她拿着小水鞋向伙伴们炫耀,总是盼着下雨,好有机会穿上小水鞋去踩泥踏水。1981年初,张娅宁结束了知青生活,一家三口迁回广州。收拾行李时,已经4岁多的女儿拿着那双已经不合脚的小水鞋,希望张娅宁带上它。

“当时我问女儿,明明鞋已经不合脚了,为什么还要带回去?女儿说,喜欢它,舍不得。”张娅宁回忆说。当女儿说完后,她百感交集,眼眶里莫名地充满泪水。这双小水鞋是他们在海南知青生活的见证,是他们与海南的红土地难以割舍、最珍贵的记忆。就这样,这双小水鞋随着他们“落户”广州,并一直被珍藏着。

一转眼30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下着大雨,街道有很多积水,张娅宁忽然想起从海南带回来的那双小水鞋。当她兴冲冲翻找出来,拿给3岁的外孙女看时,外孙女却不怎么喜欢,觉得黑黝黝的,没有鲜艳的色彩,更没有可爱的卡通人物图案,一点也不好看。张娅宁把她当年的知青经历,还有小水鞋的故事告诉了她。外孙女非常懂事,觉得外婆对这双小水鞋有着特别的感情,此后,每逢下雨,外孙女就会自己去鞋柜拿出那双小水鞋,再也没吵闹要买新的。

当获悉海南农垦筹建博物馆,要征集文物的消息后,张娅宁马上想到这双小水鞋。多年过去,鞋底上“五指山牌”几个字还隐约可见,这可是当年一个响当当的牌子。在那难以忘怀的红土地上,生长着知青们亲手种植的橡胶,小水鞋就是橡胶制成的!张娅宁决定把这双珍藏的小水鞋捐给博物馆,希望能有更多人与她一起分享“五指山牌”小水鞋的故事。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外孙女时,外孙女还很舍不得,拍了很多照片留念。

2011年2月,海南农垦博物馆开馆了,在知青情展厅“上山下乡知青工作服及生活用品”的玻璃展柜里,摆放着张娅宁捐赠的那双小水鞋。看到这双熟识的小水鞋,张娅宁心头一阵喜悦,知青生活就像一幕幕电影场景出现在她的眼前,又一次勾起了她许许多多的回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海南岛的橡胶树,记住他们的前辈曾在海南战天斗地的历史,与那些农垦老职工结下了“情浓于血”的感情,张娅宁曾三次带着外孙女在海垦博物馆与小水鞋相遇。外孙女兴致勃勃地和小水鞋拍照留念,还要求张娅宁再讲述关于小水鞋的故事。可以说,这双小水鞋就是张娅宁那段知青岁月的见证,也是知青精神的传承。

(本报海口9月23日讯)

新闻推荐

建行五指山支行精准施策,“志智”双扶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扶贫路”

建行五指山支行行长走村入户,向贫困户宣传国家脱贫政策。海南建行供图□本报记者洪佳佳通讯员林思彤“做好脱贫攻坚工...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