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口运送物资到五指山苦乐相伴的路
1952年,我在海南修建海榆中线
“你姓什么?”“我姓李”……7月22日,在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北京总部,90岁的退休老人李平章接受采访时,他以一口流利的海南话开场,让记者很意外。李平章参建海榆中线后离开海南已经60多年,当时学的海南话他后来一直没忘记。在海南的这段经历,让他一生难忘。
一路艰辛
海口到五指山来回一趟要三天,吃睡都在车上
身材稍瘦的李平章是广东人,在去海南之前,他曾是一名公交车驾驶员,失业后到广州一个失业人员修习班学习开货车。正是因为这个机缘,李平章得以去海南参建海榆中线。
1952年,李平章通过考试后被录取,于是去了海南。“当时,从海安到海口,过海需要几个小时,海峡上空不时有敌机袭扰,解放军全程保护我们。”李平章说。
到海南后,李平章在位于五指山的工程局工作。“我负责开送货车,专门从海口拉物资到五指山,如油盐柴米酱醋茶等生活用品。”李平章说,海口到五指山一趟来回要三天。
“很累呀,路上没地方住,也没饭馆吃饭,吃睡都只能在车上。”李平章回忆道,他买了干粮放在车上解决吃饭的问题。
当时疟疾病高发,睡觉也没有保障。“我睡在车上,还要盖蚊帐,那边的蚊子特别多,被蚊子咬了会"打摆子"(疟疾)。”李平章回忆,当时海南的疟疾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恶性疟疾,一种是间日疟疾。“得了恶性疟疾,一个礼拜就死了,我两个好朋友就是得了恶性疟疾病死的。”李平章摆动身体,模仿疟疾发病时的样子。
当时,不仅吃、睡有困难,上厕所也是一种挑战。“得在野外上厕所,我还不敢完全蹲下来,只能半蹲着。”李老说,因为旱蚂蟥见到人就吸血,这样半蹲着大便,有蚂蟥一来,“啪”一巴掌把它拍掉。那时候也没有厕纸,只能摘树叶擦屁股。
一场惊险
运炸药的车在半山腰熄火,踩住刹车不敢松
除了生活辛苦,工作也面临着危险。李平章给记者讲述了一次他的惊险遭遇。
“那天,我从海口拉一车炸药去五指山,到了金屏岭半山腰已经是半夜了,车子开到一个比较陡的斜坡处突然熄火了,我赶紧刹车。”李平章踩住刹车不敢松,一松车子就往下滑,他死死踩住刹车半个多小时,腿累得发抖。
“这时正巧有一个苗族老乡经过,我用苗话喊"老乡,过来帮我个忙。"他到我的驾驶室拿了一块三角木插到轮子下,我才能松了刹车,重新发动车子。”
“这是我经历的最危险、最伤心、最痛苦的一个晚上。”李平章深深叹了一口气,他说如果不是遇到那位老乡帮忙自己就“完蛋”了,“当时感觉已经没有劲踩刹车了,如果松了刹车,车子滑下去,一车炸药要是炸了,车子完了,我也完了。”
相比之下,李平章认为,在一线工作施工的战士最为辛苦。“我看到战士们比我苦多了,他们要铲土又要挑土,全部都是靠人力。”
两个体会
告诫新一代交通人:不怕苦累,爱护身体
“虽然那时工作很累、很辛苦,但是我心情很好,精神上很愉快。”李平章介绍,他车上有两样宝贝,一个是蚊帐,一个是小提琴。“我带着小提琴在海南岛过了近三年,走到哪里拉到哪里。”
“想家?谁不想家,我也想家、想父母,可是四周一片荒山野地,一个人就这么来回跑,如果没有快乐的心情、兴奋的情绪,是坚持不下去的。”李平章说自己把工作当成乐趣,为了调节情绪,每天一有空他就拉琴,以琴解闷、以琴解愁。
李平章克服困难的法宝还有这两样,“一是不能睡懒觉,另一个是劳动,我把车子搞得干干净净,保养得好好的,每天都出车,没有一天是闲的。”李平章说。
60多年过去了,说起这段难忘经历,李老想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新一代的交通人:“第一,是不怕苦、不怕累;第二,是爱护身体,千万不要生病”。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小畅通讯员潘彤彤黄华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司机黄某城酒后走不稳、话说不清,还敢无证开面包车载着朋友上路,被五指山交警查获。12月10日晚,五指山交警在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