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 鱼水情深
■本报记者李梦瑶
群山环抱中的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清冽的昌化江从村前逶迤而过。
从搬出茅草房到住进宽敞的平房,从下河抓鱼到“多条腿走路”发展绿色特色种养产业,对于曾参加过琼崖革命的老战士王和新来说,这些年家乡毛贵村的变化实在太大。
“以前扛土枪干革命,就盼着能吃饱。”近日,年过八旬的王和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和沉重劳役,几乎逼得他们走投无路。直到1948年,中共琼崖区党委、琼崖临时民主政府和琼崖纵队司令部等党政军3大领导机关进驻毛贵村,冯白驹带着部队帮助村民开展生产自救、发展农业生产,村民们的生活这才一点点好转。
“他们办学校免费招收黎族子女上学,低价销售食盐、农具和生产种子,还会义务帮村里群众干活。”王和新回忆,部队晚上常常还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每当演出开始时,附近的黎族群众就扶老携幼打着火把前来观看。
而凭借着琼崖解放区的“心脏”这一地缘优势,毛贵村也在当时创下了多项纪录:成立海南最早的供销合作社,开办海南黎族地区第一家纺织厂,升起海南第一面五星红旗……
尽管那段奔腾激荡的岁月已经远去,先烈们追求真理、不畏困苦的革命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毛贵人踏上发展新征程。
(本报五指山4月9日电)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