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五指山黎族藤编匠人黄青华藤编人生喜忧交织

海南日报 2019-03-11 07:07

五指山藤编艺人黄青华与他的藤编作品在一起,很有满足感。黄青华在处理藤条。黄青华将黎族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藤编帽子。黄青华制作的藤编衣篓。黄青华制作的藤编工艺品。文\图海南日报记者贾磊通讯员刘钊

“我今年69岁了,眼睛慢慢看不清了,手艺活也做不了多少了,现在就连我儿子也不想学这门技艺,眼看着这门技艺就要失传咯。”2月底和3月初,在五指山市毛道乡毛道村委会南冲村,民间藤编匠人黄青华两次见到海南日报记者时都喟叹道。

黄青华虽然已年近古稀,但是他依旧精神矍铄。听闻要聊他的藤编手艺,他赶忙去房间拿出两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双色藤编椅子。从他的儿子黄召建口中得知,这两把藤椅是黄青华最得意的作品,两把椅子已经用了将近30年。1.5米高的椅子,除了椅子骨架外,其余都是用当地山里产的白藤和黄藤交叉编织而成。

“我不是从小学会的藤编,学习藤编时我已经35岁了,当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帮助家里制作生活用具。藤编技艺是我向家里的老人学的,但是制作花纹、调整各种形状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黄青华指着藤椅上的一些黎族传统花纹说道。

白藤与黄藤是藤编所需要的主材,此类藤条多长在深山中,需要匠人们亲自去挑选,刚刚砍下的藤条多带刺,很容易扎伤手,这些藤条需要匠人们带回家里继续加工。

“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拿着藤条,我会把原本凹凸不平的藤条用小刀削平后,放在院子里晒干,只有把藤条里面的水分晒干后进行编织,这样制作出的产品才不会被虫蛀或者长斑。”黄青华说,由于有些黄藤的颜色较浅,为了让双色编织更美观,他会先将黄藤埋在泥土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二次晾晒,以这种方式,“黄”这一颜色就更明显了。

制作藤编,最重要的就是手劲儿和工艺。数十年的经验积累,黄青华所制作的藤编用具不论大小或年代,如今依旧很坚固。

以黄青华家中最小的一个腰篓为例,最快也要3天左右才能编好,较大的靠背藤椅耗时则长达2个月左右。

“这把藤编凳子,在我小时候就有了,这么多年表面已经磨得油亮,不过体重达200斤的成年男子坐上去依旧很牢靠。”黄召建指着地上的一把椅子告诉记者。

在黄青华家里,记者看到了黄青华不同时期制作的腰篓、鱼篓、凳子、藤椅等藤编器具,每次向人说起自己的藤编手艺,他总是滔滔不绝。虽然几十年来家里留下的藤编器具不多,但是老人最喜欢的还是那几件,而且他从未想过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售卖。

据记载,早在唐代,藤编技艺就已存在。当时就有海南人以野生藤编织成帘幕,有的还编织成花卉、虫鱼、鸟兽等图案,工艺精细。延续至今日,藤编的制作花样也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如今,黄青华最大的心愿,是在制造工艺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当下,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藤编技艺,让这份黎族传统手工技艺流传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不用担心,藤编技艺断不了,还会更好地发展下去。”五指山市毛道乡党委书记王昌江表示。

如何更好地传承藤编技艺?五指山市毛道乡凭借自身的人文和资源优势,为了让这股清新的“民族风”继续散发文化韵味和更好地传承下去,计划培养一批高水准“传承人”。

2018年,五指山市毛道乡就成立了黎族藤编和黎族竹木器乐制作技艺培训班。

据省内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介绍,藤编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一件小型、精致的藤编工艺品在市场上能卖200元至500元不等,只要村民们的编织技术熟练了,农闲时可以制作,一个产品大概一周就可以完成。

藤编是一种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编织的传统工艺品和实用品,可编织成各种器皿和家具。可用于编织的藤类一般有白藤和黄藤,白藤茎杆有成人小指大小,一般用来编织较小的工艺品,如黎族的腰篓、衣篓等。红藤茎杆较白藤大许多,一般用来编织大一点的工艺品,如藤椅等。

新闻推荐

琼岛今日最低温18℃未来3天五指山以北局地有雨

本报海口2月24日讯(记者叶媛媛)海南日报记者2月24日从省气象部门获悉,预计2月25日全省多为阴天间多云天气,最低气温18至20℃...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