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大眼睛盐姑
□李善传
很小就听说,洋浦半岛那有一片千年古盐田,而走近这片古盐田,却从那位盐姑开始。
中午,村里人从地里回来歇脚的时候,就见一个姑娘挑着一担盐巴踏进村口来。随后,那悠扬的叫卖声就喊起来了,并沿着村里的一条条小巷喊过去,最后在村头那棵大榕树下停顿下来。这时,村里人就提着番薯、芋头、谷子屁颠屁颠赶到村头来。接着,一场交易就热闹在大榕树下进行。这姑娘总是戴一顶尖尖的竹笠,扎一块绿色的头巾,一双大眼睛旋着春风,很好看。她摘下头巾,抹一把汗,手抓那尖顶竹笠一边扇凉,一边和乡亲们说笑聊天。也就在说笑声中,那雪白的盐巴就分散到各家各户去,姑娘的两只箩筐也装满了番薯、芋头和谷子。
这位姑娘是洋浦人,挑着担子走几十里路,才来到我们这个山村。卖完盐,我娘喜欢把姑娘请进家里来歇歇脚,吃碗热粥。我娘让我们叫她姑姑。这一叫,我们就亲近了,也就有说不完的话。我问这位姑姑,你们那里的田种出这么洁白的盐巴,我们这里的田怎么种不出?姑娘哈哈笑,说,我们的盐巴不是种的,是晒的。我们的盐田凿在石头上,海水涨潮时,将潮水截住,退潮了,就把海水浇在石头盐田上,日头晒干了海水,就变成了洁白的盐巴。我们听得入迷,像在听童话故事。呵,蓝色的海水放在她们那里的石头上晒干,就变成晶莹洁白的盐巴,太神奇了!我叫这位姑姑一定带我们到她那去,看她们神奇的石头,看她们怎样变戏法把海水变成盐巴。
那位盐姑都是农忙时节才到我们村来,我一直盼望她再来,跟她回去看晒盐。那天,盐姑又来了。我运气不好,感冒了,连续打针吃药两天,不再咳嗽了,可喉咙仍痛得说不出话。我娘要上山采草药煮给我吃。盐姑说,别急,先吃我这个药看看。她从一个小袋子里掏出一把淡黄色的盐巴,说是好几十年的老盐,有解毒降火的功效。她外出卖盐,经常带老盐在身边,看见有人身体上火咽喉肿痛,就给人家吃,效果特佳。她抓一撮老盐溶进小半碗清水里,搅一搅,让我喝下。咸死了,可是效果神奇,第二天,我的喉咙不痛了,说话声音也不沙哑了。
后来我到外边读书,不再见到那位盐姑了。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分配在海边一所中学教书,才有机会去洋浦看那千年古盐田。
我们的宿舍离海岸很近,从这边望去,目光掠过碧波荡漾的新英湾,对岸就是洋浦,清楚地看得见洋浦码头上那高高的吊架,以及停在码头边的巨轮,还有岸上的高楼大厦。我常常站在岸边眺望,想从那黛色的远岸寻到那千年古盐田,甚至寻到那位大眼睛的盐姑。
和我同宿舍的小林是洋浦人。一个周末,小林要带我到洋浦去看看。从白马井港口坐船,不一会儿,船便靠洋浦港了。小林朝码头不远处一指,说,那儿就是千年古盐田。我们走进旁边一个小渔村,村里的房屋不高,又挤得很密,都是黑色玄武岩垒成,墙壁很厚,窗开得很小,让人感觉这里的人像是住在石头缝中。听我说要找那盐姑,村里人笑了,说,全村的女人都是盐姑呢!这个村很古老,千百年来都是男人出海打鱼,女人晒盐、卖盐,按照这个生活模式把日子撑到今天。
我们要去看那千年古盐田。走出村西南的一个村口,看见一片滩涂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黑色大石头,那石头或圆或扁,上面都削得很平,周边却凸起,将平面围住,整个石头犹如一个个巨大的墨砚。我的天哪,这些石头就是种出盐巴的盐田!正值涨大潮,海水在石头边荡漾,那石头盐田似是浮在水上,烈日撒下来的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闪闪烁烁,让人眼花目眩,犹如到了童话世界里的奇异场景。
我们坐在村边一棵小叶榕树下乘凉,习习海风摇着树枝,摇落一片凉爽。不一会,海水退潮了,那石头盐田全部裸露在滩涂上。那些戴尖顶竹笠,扎绿色头巾的女人纷纷走下海滩。有的将潮水截住,有的把潮水引进卤水池,有的却将卤缸里的水浇在那石头盐田上,一片忙碌的景象。有的石头盐田上早就晒着卤水,在阳光中已经凝结成晶莹的盐粒,女人们抓着盐刀把那盐粒刮成一堆堆,然后装进箩筐里。我问一个挑卤水的女人,你们这个晒盐技艺从哪学来的?她摇摇头说,我们祖祖辈辈晒盐,一千多年了,一代代人都这么晒呢。
这时,来看盐田看晒盐的人渐渐多起来,还有来买盐的人。那些晒盐的女人都忽然变成卖盐的盐姑。还有许多小姑娘,拎着个竹篮,装着一袋袋包装精美的盐巴,跟在游客后边叫卖,有的人还拿来盐焗鸡、盐焗鸡蛋、鸭蛋、鸟蛋,热情地向人们兜售。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海口2月24日电(记者吴茂辉)记者从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获悉,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今年将对洋浦保税港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