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名伶事 留得绝代声
正在热播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引起观众追捧,这部制作精美的大戏再现了民国名伶那些如烟往事,戏园、角儿、富商、阔少、老北平,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老元素仿佛让我们穿越到了那个逝去已久的年代。
那是梨园行特别是京戏大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角儿辈出,梅兰芳、余叔岩、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孟小冬……每一个名字都如雷贯耳,每一个名字都能引出一段凄婉的故事——他们像传说一样去了,只将传奇留给世人。
旦角之王梅兰芳
《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男旦商细蕊有无原型?会是谁呢?
电视剧开篇即是名伶商细蕊与富商程凤台相遇的场面,当时商细蕊正在演出京戏《贵妃醉酒》,因对这出戏有所革新而遭到一些人闹场,最后程凤台出手相救,二人一见如故。
这个桥段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梅兰芳的影子,众所周知,《贵妃醉酒》是梅派代表作,也是梅兰芳先生精心雕琢的杰作。据汪曾祺先生考证,《贵妃醉酒》本是汉剧,光绪年间有个叫月月红的汉剧艺人到京城搭班演唱,后来一些京剧艺人如路三宝、余玉琴等人都跟着唱,梅兰芳就是跟路三宝学的这出戏。《贵妃醉酒》是一出好戏,但当时的艺人为招揽观众,着力表现杨贵妃酒后迷乱、思春的一面,梅兰芳对其进行大胆改革,既删除了低俗表演,又保留了原戏优美的唱腔和舞蹈,将杨玉环醉后失意、孤单和期望的心情,做了进一步阐述和描绘。这种革新其实就是梅兰芳后来一直提倡的“移步不换形”,这是梅毕生的艺术主张。
梅兰芳喜欢同文化人结交,他善于听取朋友建议,从善如流,兼收并蓄,不断创新,丰富并提高了京剧表演艺术。1916年,梅兰芳以2000大洋典下北京前门外芦草园一所宅子,以其中四间大房作为书斋,日常吊嗓、排戏、绘画、见客都在这里,剧作家罗瘿公为书斋取名“缀玉轩”,典出南宋词人姜夔的《疏影》之“苔枝缀玉”。经常出入缀玉轩的常客被称作“梅党”,梅党中有银行家、剧作家、学者、评论家、记者和画家,是梅兰幕后的智囊班子。梅党作用有三:一是筹集资金;二是出谋划策;三是编写剧本。在梅党中,有个人对梅兰芳影响最大,他就是高阳文人齐如山。
齐如山出身同文馆(中国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曾遍访欧洲诸国,对中外戏剧颇有研究,中西贯通。民国初年,齐如山看了梅兰芳的《汾河湾》后,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对梅的表演提出批评。多日后,梅兰芳再演此戏时,竟完全照齐如山信中所写改而演,且得到观众极大的认可。
此后齐如山每看一戏必写一信,“我怎么说,他就怎么改”,两年多竟写了100多封。但两人私下里却从没长谈过。直到1914年春齐如山才到梅家拜访,从此成为梅府常客,并为梅兰芳策划编演了《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等新戏,对传统旦角扮相做了改革,增添了绚丽的歌舞表演和舞台装置,令观众耳目一新。这些戏后来不仅成为梅兰芳的保留剧目,有的还成为京剧流行剧目,齐如山由此成为梅党重要成员和一代京剧理论宗师,其一生事业也与梅兰芳和京剧紧密相连。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势力逐渐渗入华北,在梅党领袖冯耿光等人策划下,梅兰芳从北平移居沪上,以自己的方式表明抗日态度。随后,梅兰芳编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反抗、控诉外来侵略的戏,激发观众对侵略者的仇恨;全面抗战爆发后,梅兰芳干脆留起胡子,拒不登台为日伪演出,此即有名的“蓄须明志”。
这就是梅兰芳,是艺人,更是中国人。
文武双绝尚小云
尚小云是清初三藩之一尚可喜后人,后家道败落,被送到那王府当书童,王爷见他整天咿咿呀呀唱个不停,便让他去学戏。因尚小云身体瘦弱,母亲便让他先学武生,好锻炼一下身体。戏班看在王府面上,答应了这个要求。因为这段渊源,尚小云在四大名旦中能打能翻,武功最扎实,身体也最好,称得上文武双绝。
尚小云是先学武生,后来改唱旦角儿,这与电视剧中商细蕊先唱生,后改旦行是一致的。剧中还有商细蕊吃肘子大快朵颐的情节,俗话说“饱吹饿唱”,唱戏的艺人一般没有这么吃的,但尚小云敢。他没别的嗜好,就是好吃,最爱吃天福号的酱肘子,平常也是零食不断,吃完花生吃瓜子,吃完瓜子又吃水萝卜,反正嘴不能闲着——看来商细蕊身上也糅合了尚小云的某些元素。
由于有武生底子,所以尚小云的戏大多以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为主,代表作品有《梁红玉》《昭君出塞》等。1920年代,尚小云还排过一出时装戏叫《摩登伽女》,这出戏估计取材于印度,讲的是佛教故事。尚小云扮演的女主角烫着一头卷发,身穿印度风格服装,脚上是丝袜、高跟鞋,还跳着英格兰舞。为了演这出戏,尚小云专门请英国老师教舞蹈,还用上了钢琴和小提琴。据说钢琴是借朋友的,每次使用都要去棺材铺雇四个杠夫抬到戏院,完事儿再抬回去。
京剧青衣唱腔分阴柔和阳刚两路,尚小云擅演的贞节烈女和巾帼英雄在唱法上须有阳刚喷薄之音,尚小云承继了阳刚一派的特点,同时又吸取阴柔派长处,刚柔并济,逐渐形成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舞台风格,这也是尚派艺术的精髓所在,对中国京剧影响深远。
1937年代夏,为了教儿子尚长春学戏,尚小云在家请了老师教授,同时还找了18个孩子陪读,称为“十八子”;后来又增加了18位,于是改称“三十六友”。但这样还是堵不住口子,每天都有人要求加入,于是尚小云便开办了京剧史上有名的科班“荣春社”。荣春社后来培养了大批京戏名角儿。
尚小云为荣春社费尽了心思,他毁家办学,对学生老师都极好,要求也严格,学生犯了错,也谨遵戏班“不打不成材”的规矩。据说尚小云打学生时,妻子就在屋里打鸡蛋,挨完打的学生都要到她那里抹鸡蛋清,消炎败火。
尚小云最高兴的事就是站在舞台下场门那儿听学生唱戏,背着手,双目炯炯,精神抖擞——一站就是大半个晚上,但总也不累。
恂恂书生程砚秋
在四大名旦中,程派唱腔最有辨识度,也最好听,醇厚、幽怨、婉转,有种雌雄莫辨的阴柔之美。同时,他们四人中程砚秋年龄也最小,比梅兰芳整整小了10岁。
程砚秋早年拜京剧男旦荣蝶仙为师,后经名士罗瘿公介绍,又投到梅兰芳门下学艺;程砚秋另一个老师通天教主王瑶卿也是罗瘿公介绍的。在程砚秋身边,也有一个类似梅党的团体,人们称之为“程党”,这个程党的领袖人物就是罗瘿公。
罗瘿公祖籍广东,康有为弟子,其父亲供职翰林院,他成年后也在北京做官,民国后担任总统府秘书。罗瘿公有名士风,擅诗文,不喜官场,不久便辞去公职,以诗书戏曲自娱。此间罗瘿公结识了还在学戏的程砚秋,惊为天人,专门为其赋诗曰:“除却梅郎(梅兰芳)无此才,城东车马为君来。笑余计生忙何事,看罢秋花又看梅。”
当时程砚秋与荣蝶仙签有字据,学徒期八年,演出收入全归老师,满师后还要再效力两年。罗瘿公四处筹集资金,让程砚秋提前出徒,离开了荣蝶仙。程砚秋从此跟随罗瘿公等人学习经史,钻研音韵,每天除了吊嗓练戏便是读书习字。在这些文人雅士熏陶下,程砚秋变得儒雅有书卷气,台上是旦角,台下是书生,这在梨园行里非常少见。当时就有人这样评价:“梅兰芳柔媚似妇人,尚小云倜傥似贵公子,艳秋(程砚秋时名程艳秋)则恂恂如书生。”
程砚秋最喜欢的戏是《锁灵囊》,这是程派最有名、最好听的代表作,也是集程派之大成的剧目,通过富家小姐薛湘灵的生活变迁,描绘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锁灵囊》是程砚秋后期作品,剧作家翁偶虹应程砚秋之约为其编剧,从1937年两人就开始切磋琢磨,直到三年后才在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
好的东西都是磨出来的,戏是这样,人也如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荐的2019中国电视剧选集出炉,共有21部作品入选,涵盖了重大革命历史剧、年代剧、行业剧、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