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娱乐> 电视趣谈> 正文

著名导演郭靖宇谈《最美的乡村》:“脱贫攻坚”值得写成剧去讴歌

海口日报 2020-06-17 09:43

谁能想到,一部农村扶贫剧,竟能火爆如斯。自6月6日开播以来,《最美的乡村》收视率连续9天霸榜TOP1,实时收视更是持续走高、屡屡破2,成功地刷新了大家对于主旋律农村剧的认识。

这部作品是由著名导演郭靖宇监制并编剧。这些年因为《铁梨花》《红娘子》《打狗棍》《我的娜塔莎》《勇敢的心》等一部部传奇年代剧,郭靖宇被誉为“传奇剧王”,《最美的乡村》是他首次创作农村扶贫题材的电视剧。

6月15日郭靖宇在微信中接受全国媒体的采访时,他坦率地表示,这个项目的缘起,是“命题作文”,但“谈到对脱贫攻坚这个题材的理解,这个贫困是全世界的问题。在今天无论是个人奋斗,还是党的事业、国家奋斗,任何奋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脱离贫困,所以我觉得这个选题是确实值得写成剧去讴歌的”。

□本报记者林青梅

用“单元剧”讲三个扶贫故事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相关题材电视剧成为荧屏主流之一。怎样避免同质化、确立“核心竞争力”,是此类剧作都在厘清的问题。“家乡”和“单元剧”是郭靖宇给出的答案。

《最美的乡村》采取了电视剧比较少见的三段式结构,用三个相对独立又层层递进的故事单元,三个不同身份的主要人物来引领三个扶贫故事。郭靖宇说,采用单元式有一个好处:可以把农村扶贫的不同样子,也就是各种各样的类型写满写全,剧中写到了三个方向。“第一种就是乡镇干部,本身就在乡镇村里工作,他要怎么带着老百姓致富;第二是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下乡帮扶的,写的是一个电视台女主持人;第三个故事是写大学生返乡创业,带着大家搞产业化脱贫的路,这是农村脱贫的原发动力。三个人物之间的关联是,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想让乡村变得更美。”

郭靖宇认为,单元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兑水”,因为如果你是用一个村儿或者俩村儿的故事,写30集,那恐怕这个故事节奏就不会那么紧凑,观众很难保持着观剧的新鲜感和代入感。郭靖宇说,整个用单元的故事方式来展现,《我和我的祖国》是非常好的典型案例。对于整个电视剧行业他呼唤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更呼唤着创新形式,才会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剧中故事来自现实的原型

剧中的三个故事都认真地指出了落实扶贫政策中,执行者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境。比如第一个故事,一上来就说到了“假脱贫”与“假贫困”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荣誉或者指标,没有脱贫假装脱贫;另一种则是为了“占小便宜”,不符合贫困户资格假装贫困户。两种都是比较典型的反面案例。郭靖宇说道,这些故事都是有原型的,只不过他在提炼的时候把两个村发生的事情提炼到一个故事里。

在《最美的乡村》第二个故事中,提到低保名额照顾个别对村里有功、有钱的老人的现象,“全村甚至全乡都认可这事儿,因为老人的孩子对家乡做过贡献。但是这不符合国家政策,所以主人公要跟这个事儿做斗争,怎么样把这个事儿讲明白。”第三个故事则是新农村振兴的主题,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过去赖以为生的矿不让开了,那未来老百姓靠什么能不坐吃山空?“扶贫不是最终目的,长久富裕才是最终目的,彻底摆脱贫困才是目的。”郭靖宇说道。

讲好故事年轻观众也买单

《最美的乡村》脱贫扶贫的三个故事取景都在承德,这里是郭靖宇的故乡。郭靖宇认为再高明的艺术工作者,也一定要写你熟悉的生活,这样才能写得真实,才能拍得有深度。主创团队里,除了他本人,编剧杨勇,主演杨志刚、岳丽娜以及一众群演都是承德人,都对故乡土地恋恋情深。郭导承认:“我这几年一直想讴歌家乡,想为家乡带货、为家乡宣传,想把家乡的美丽风景展现出来,让更多的游客去承德,这个多多少少对自己的家乡有些偏爱,这也算是一个创作者的小小私心吧。”

作为一部反映主旋律的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如何争取年轻观众?对于这个问题,郭导说,只要喜欢看戏,只要他有收视习惯,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故事讲好,只要你把故事讲好,人物是生动的,生活也是真实的,节奏不拖泥带水,观众自然就会买单。而且你能把年轻观众的爸妈吸引住,其实也是抓到了半个年轻观众,因为大家坐在一起看电视剧,也是现在很多家庭和谐生活的一个象征。年轻观众对所有好的东西他们都是接受的,跟题材没关系,这个故事好玩儿好看,观众自然就来了。

新闻推荐

中国热播剧《都挺好》登陆哈萨克斯坦

新华社努尔苏丹3月23日电(记者任军张继业)中国电视剧《都挺好》哈萨克语版日前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电视台播出。...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