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西北风、惨绿少年、阿猫阿狗……那些年我们误会过的成语
近日,新浪微博@央视新闻发了个视频,并迅速上了热搜,因为大家看完都惊到了:“喝西北风”居然是成语?!
这段视频来自央视大型励志节目“挑战不可能”。在最近播出的一期节目中,当被问到“喝西北风”是不是成语,北大毕业的主持人撒贝宁十分有信心:“"喝西北风"要是成语,我把手卡吃掉!”
万万没想到,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现场揭晓答案:不止“喝西北风”是成语,“加减乘除”“阿猫阿狗”都是成语!
节目中这些让小撒“吃手卡”的成语,都是出自哪里呢?记者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成语大词典》中找到了答案。
调查
超六成受访者“想不到”
为了解大家对于成语文化的认知程度,记者从8月26日起在网上发起话题小调查,截至8月27日晚20时,共有1976名网友参与讨论。
虽然不少人都声称能对成语张口即来,但谈及对成语文化的了解,只有不到四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熟知,有六成受访者表示对成语一知半解。
在调查问卷中也印证了这一数据,记者节选了部分央视出的成语题目让大家辨别真假成语,相当多的受访者把假成语当成了真成语。例如“春乏秋困”“临门一脚”“花落谁家”等词,有超过六成受访者均认为这些属于成语。
而对于字面看起来通俗偏口语化的“阿猫阿狗”“等米下锅”“女生外向”等词,六到七成受访者都认为是假成语,没想到这些词竟是真成语。
成语解释
看看这些奇奇怪怪的成语
喝西北风
“喝西北风”出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指没有东西可吃,饿肚子,现在多用于口语。
张三李四
宋代释普济在《五元灯会·栖贤澄湜禅师》里写道,“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禅师的意思是说,普通的“张三”或“李四”都是佛,在后人的使用中,“张三李四”就泛指某人或某些人了。
令人喷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吃饭时,看到好笑的事,忍不住把嘴里饭笑喷出来,自此,“令人喷饭”就有了十分可笑的意思。
阿猫阿狗
“阿猫阿狗”取自清代俞樾《缪悠词》,“梦姥亭边酒一杯,阿猫阿狗各投胎。”泛指一般的、平庸的人,含有轻蔑的意味。清人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〇回中也有提及,“那裁缝只得换写一张,胡乱改了个甚么阿猫阿狗的名字,他才又快活了。”
加减乘除
根据《新华成语大词典》对于“加减乘除”的解释,一是泛指计算或算计,出自于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一一回,“算学家说同名相乘为"正",异名相乘为"负",无论你加减乘除,怎样变法,总出不了着"正""负"两个字的范围。”
另一种解释则是出自于明代王九思的《端正好·次韵赠邵晋夫归隐》中,“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后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留余庆》中说,“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有世事消长变化之意。
卿卿我我
人们常在形容夫妻、情侣亲昵表现时,使用“卿卿我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惑溺》中,“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记录的是“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的王戎和妻子的故事。
博士买驴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写道:“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意思是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张纸的契约,却没有一个“驴”字。比喻行文啰嗦,废话连篇,不得要领。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一龙一猪
出自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意思为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新华成语大词典》
收录标准是什么?
其实,这样不像成语的“成语”并不少见,在翻阅成语词典过程中,记者发现,曾引起网友热议的“博士买驴”“惨绿少年”“铁板一块”等词都被收录其中。《新华成语大词典》的收录标准是什么呢?
根据《汉语大辞典》对于“成语”的定义,一种是习用的古语,另一种则是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这一类大多由四字组成。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成语大词典》中,共收录成语26000余条,其中包含少量熟语。根据《前言》内容,该词典收录的“四字格”中,不仅有从古书中可以找到例证的词语,如胡思乱想、哄堂大笑,也包含一些产生于现代的新生词语,既没有古籍作佐证,也没有比喻义、引申义,被人认为是不入流的“四字格”。
“比如"举一反三",这些通常来源于《论语》或先秦典籍中的某一句话,在长期使用中被我们压缩成四字词语,也就形成了我们常用的成语。”长期从事宋代、清代文学与文献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浩然告诉记者,每个人对于“成语”的定义把握各不相同,除了大部分大众公认的成语,耳熟能详的俗语是否是成语就见仁见智。
在黄浩然看来,语言不是凝固不变的,有约定俗成、积非成是的特点,成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有这样的特性。“有些"成语"在刚出现时并非是现今的意义,但在长期使用下有了通用的理解,形成了新的词意,与此同时,另一些会出现意义消失的情况。”
“以"加减乘除"为例,这个词语最早应该是出现在通俗的散曲中,有事物变化消长的意思,但现在已经失去了使用这个意义的语境和机会,就不必特别记忆。”黄浩然表示。
(综合钱晚、现快、南早等)
新闻推荐
革命历史剧《跨过鸭绿江》开机全景展现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记者白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