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着家人辞职,24岁返乡当猪倌 成立电商团队,把土特产卖出大山 保亭“80”后大学生高余斌“坚持初心,想让家乡变好”
31岁的高余斌,今年是他大学毕业的第8年,也是她返乡创业的第7个年头。高余斌已经在什奋村成立了志牧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管理村里的电商服务站和惠农超市,他带着团队通过线上销售,把村里的土蜂蜜、红毛丹、芭蕉、菠萝蜜等远销全国各地。今年1至7月,什奋村的电商服务站已经达到了18万元的交易额,把村里的土特产卖出了大山。
如今在保亭,像高余斌这样大中专毕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有18人,他们已经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有生力量。
南国都市报记者谭琦文/图
高中立志从事农业毕业去猪场“取经”
保亭新政镇什奋村的志牧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里,80栏的养猪场已初具规模,随着一车一车的生猪被运出村外,养猪场的生意日益红火起来。一年下来,高余斌已经靠卖猪赚到30多万元。
“最开始养猪,只是为了改善生活。”高余斌生活的什奋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一直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家人也以农业和养殖业维生。“虽然大家都养猪,但都是开放式的管理,猪生病亏损是常有的事。”高余斌回忆起高中时,村里的猪染上了瘟疫,整村的猪几乎全部死亡,损失惨重。就是从那时起,高余斌一心想从事农业,帮助村里发展种养殖业技术。
跳出农门,是一辈子从农的父母对高余斌的希望。没想到,高余斌大学的第一志愿还是填了畜牧兽医专业。“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有自己的规划。”高余斌在选择学校时,不顾父母的反对自己做了决定。
大学里,高余斌熟读了许多关于养殖业知识的书籍,毕业后的工作之余,他也会选择到肉联厂、饲料厂和猪场等地“取经”。
从种猪育种、保育、育肥、护理、车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他一直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毕业后的2年多时间里,高余斌拿着笔记本将学习到和猪有关的产业链知识一一记下,为自己创业路打下了基础。
瞒着家人辞职返乡当起猪倌
凭着吃苦耐劳又好学的一股子认真劲儿,高余斌当上了猪场的车间主任,每个月6000多元的收入让家人欣慰,觉得“儿子走出了大山,争气了”。但这时的高余斌心里却默默谋划着自己的创业蓝图。
2012年,高余斌辞职回到家里,计划在什奋村里建猪场。“我没敢和父亲说,只说自己回来休假。”高余斌趁着每天跟着母亲做农活时,一直说起从猪场里学习到的技术,来做母亲的思想工作。“家里人都认为回村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我已做了决定。”高余斌带着存下的16万元和父母的资助,在家旁边的空地上盖起了猪场。资金不够,砖头都是他捡来的,猪场初见雏形,就已经花光了高余斌所有积蓄,还欠着饲料店几万元。高余斌为猪场起名为“志牧”,也寄托了他梦想:志在畜牧。
为了维持猪场的正常运转,高余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猪场。2015年下半年,什奋村遇到猪瘟,高余斌猪场里的猪也未能幸免。
“当时几乎每天都在埋猪,一大批猪崽都死了。”这场猪瘟给高余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仍然没有放弃。“我反思了自己,将重心全部放在猪场上。”高余斌重整旗鼓,在2016年,他慢慢获得了稳定的收益。现在,高余斌80多栏的猪场,每年能卖出600头猪,收入30多万元,还带动了村里贫困户脱贫。
成立乡村电商团队把土特产卖出大山
把猪场运营得有声有色的同时,作为党员的高余斌也想着村里的乡亲们。“大家一起做事,才能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高余斌发现,由于什奋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村里的农产品不好销售,而许多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余斌想到利用电商来卖产品。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高余斌还发现“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前景,他想利用电子商务给村里的农产品找销路。最开始,高余斌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售卖。“刚开始的时候2个月都没人下单。”高余斌开始想办法,“我先寄一些给朋友同学,他们觉得好就帮忙宣传。”高余斌说,村民采收到的蜂蜜,成熟的红毛丹、芭蕉等水果,织好的黎锦、做的手工制品,都会送到给他进行售卖。“有人看到朋友圈的信息会买一些,慢慢地积累了客源。”高余斌严格的把关农产品让什奋村拥有了不少的回头客,他把客户拉到一个群里,并在群里发布信息,目前已有上百人。
高余斌的“带货”能力很强,许多村民砸在手里的农产品都能被他卖到大山外,而且还能卖出好价格。2017年,什奋村的定点扶持单位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投入6万元资金在什奋村建起了电商服务站,帮助村里的农产品销售。高余斌找到3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电商团队,通过“微店”“微信”等网上商城,将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到吉林、上海、陕西等地。2019年1月至7月,电商服务站已经达到18万元的交易额,还成立了“志牧水果”“志牧粽子”等多个农产品品牌。
探索循环农业模式带动更多年轻人创业
“现在我正在扩大猪场的规模,计划换成更好品种的种猪。”高余斌在规划更大更远的创业版图,增加种猪的数量,还要铺开电商服务站的销售点,销售到全国各地,并扩大品种和数量,做好农产品上行。
高余斌还探索发展循环农业,成立了循环农业合作社,将猪场的粪便通过有机处理,变成了种植槟榔的肥料,他也从猪倌变成了合作社理事长。“我不敢说是致富带头人,但可以说我调动了村里积极创业的氛围。”高余斌常常想到一些创业的好点子,他都会分享给村里的年轻人,带动了许多人就业创业。
在村里长大的人,总想要逃离大山,开启新的生活,但对于高余斌来说,回归家乡才是创业的初心。“我要好好地发展养殖场与果园,经营好合作社,电商服务站,为家里为父老乡亲干点实事,我觉得很开心。”高余斌希望村里能够赶上互联网这班车,一起努力把生活变得更好。
现在,当初反对高余斌回家的父亲也为他感到骄傲,有了家人的支持,他更有干劲了。“我希望大家可以发现,不是只有城市才能创造价值,年轻人回到农村老家,也能找到自己实现价值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高余斌八年折腾的创业之路并不算顺利,但他一直坚定着自己的初心,他始终相信:“一个人只要有心,在哪儿都能够发光发亮。”
新闻推荐
七夕备受年轻情侣的关注和欢迎,当七夕遇上暑期,海南为游客市民准备了“七仙筑梦·魅力保亭”2019年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