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词话中秋拜月
老一辈人对中秋节重视程度绝不亚于春节。在我的孩童时代,年迈的父母此时要为快要成亲的儿女请来“先生爸”“看日子”;乔迁新居的“日子”多数人也是喜欢选择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前后;生意人则在为制作中秋月饼精打细算;镇上供销社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当时男女青年赶时髦的特点,早早就将紧俏物资“的确梁”“双风布”布料进货入库;来自千年古镇的镶牙齿工匠生意骤然火爆,男女青年的牙齿原本是雪白坚固的,为了时髦,非要在一个醒目的位置上左镶金右镶银,尽管价格不菲但也在所不惜。小孩子,最关心的,是有没有月饼吃。其实不用我们开口,父母早已把孩子们的心事排在过节的“重要议事日程”。
我家有三套月饼模具,一套是两个狮子玩耍绣球。中间一条缎带刻有“吉祥如意”的字样,一套是牡丹图案,再一套是“百鸟朝凤图”,全都是用坚硬的荔枝木雕刻而成,图案的制作非常精美细腻,做月饼的工艺流程也是一件辛苦又细腻的体力活,先把经浸泡过的粳米在石臼里舂成米粉,在米粉里掺有各种佐料和水搅拌,把拌好的米粉放进模具压成月饼,用旧报纸垫底,放进大铁锅蒸熟。我们捧着刚蒸好的月饼一蹦一跳地跑到外面和小朋友们相互比较,看看谁家的手艺精、味道好。到了晚上,和父母坐在草席上,等到月亮升至正中,在月饼上面插上一炷香,对着月亮和父母各拜三下,口里喊着:“拜中秋,拜月饼,拜到爸妈牙齿长!”。做完这些后,盛一碗清水,对着月光,把一根针放置其中,让针浮于水面上,看看月光下的针像啥形状。父母说:“要是像米舂,就是五谷丰登的好年景,要是像蚂蟥,就是天旱不下雨颗粒无收的坏年景”。
八月十五这一天,可以说是青年男女的天下,小墟上万人空巷,来自周边方圆十几里的青年男女行走在不太宽敞的街道上,每个乡镇、每个村庄男女的衣服裤子颜色和款式都不同,头上戴的竹头帽、帽子的绑带也不一样。如来自蚂蟥岭脚下村庄的人群,我们管他(她)叫“过朗景”,姑娘们头上戴的是“平头竹帽”,帽下垫一条毛巾把小脸蛋遮住,穿着的衣服显得很挤而且很短,风把衣角一撩开肚脐就裸露出来,外地人看到这场景捂住嘴巴笑,但对于她们来说已是习以为常。更有意思的是,在她的腰间,系着一串长短不一的钥匙,钥匙中有几把是开旧式铜锁用的,走起路来钥匙碰撞声叮叮当当地响。
“永昌景”的姑娘们穿的衣服则比较宽松,但裤脚特别大,当地人说是“唐装衫配大脚裤,行路好比人摇橹。”,因其裤头大,穿裤时要左搭右折再用一条布带绑紧。头上戴的是“尖头帽”,帽的下沿印有“205”的数字,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那年头没有化妆品,女青年的嘴唇、眼睛都是原汁原味的青春颜色,在身上抹了少许爽身粉的,就算是奢侈的妆了。村里这些各具特色打扮的年轻姑娘,简直就是移动的“服装展”,她们就是通过自己的衣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青春美和朴实勤劳的气质。年轻的姑娘和后生,通过八月十五这天的聚会来寻找心中的“白马王子”和“窈窕淑女”。赠送月饼是最好的表白,“八月十五中秋饼,等哥买给咱侬拎”。
大半天的“逻村”(逛街)之后,接下来就是男女相约到传统的地点唱起儋州调声,如上世纪60年代的光村调声地点就有“江基头”“摆椋”(一棵土坛树)、“黑捞坡”,木棠镇有“王河捞”,中和镇有“赶鸡坡”等等。当你身临其境,看到调声有如排山倒海,一个个如痴如醉的壮观场面时,你才真正领会“儋州自古多歌海,山歌唱出百花开,村村都有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的深刻含义。待到太阳西斜,他们才依依不舍分手,此时此刻,男青年是多么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但是,作为当地的习俗,农历初一和十五,女方是不在外过夜的,为了不让男方尴尬,女方委婉地唱出两句歌:“除开初一与十五,几时哥嘱侬都来”,听到女方这句通情又达理的安慰,男方立即回应:“只要侬有心来逻,解放牌车载侬来”。
新闻推荐
(第2020-013期)受委托,我公司定于2020年10月13日上午10时在儋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公开拍卖市级储备冷冻生态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