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围剿,定安地方游击队奋起反抗,25名抗日志士英勇捐躯一座丰碑的两段记忆
■本报记者叶媛媛
走进位于定安县雷鸣镇南曲村东北角居禄山的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一块镌刻着“为国牺牲”的石碑傲然伫立。这块石碑是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很难想象,默然不语的石碑背后,有着两段血与火的记忆。
1939年4月29日,战火纷飞。日军坂田混成旅团驻定城军部出动3辆装甲车,取道雷鸣金鸡岭、宾文(今富文镇)、龙门一带,企图进犯驻翰林的国共抗日统一战线机构“琼崖抗日战时党政处”。国民党定安县自卫团游击小队队长王会禄,带领11名队员从南曲村赶到雷鸣墟,在日军必经之路西侧的“双人墓”处埋伏。
当日军车进入伏击圈,队员们一齐开枪掷手榴弹袭击,日军慌忙架起机关枪向伏击队员疯狂扫射,王会禄中弹牺牲,队员王成祥负伤。因敌我力量悬殊,伏击队员迅速撤离阵地。原琼崖守备司令、陆军中将王毅在1946年春为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撰刻简介时,赞誉此役为“我琼地方团队抗倭殉国此其第一声也”。
近3年后的1942年2月27日。经常在宾文潭陆村一带活动的雷鸣后备中队接到密报:日伪军因屡遭当地抗日军民突袭恼羞成怒,不日将渡过潭陆溪围剿抗日武装。游击队员立即收拾行装,赶往潭陆溪北岸,准备在此处伏击日伪军。
当日凌晨6时许,定安县游击后备第一大队队长王志发率领雷鸣乡、宾文乡后备中队70余人在宾文乡潭陆溪北岸的草丛中埋伏。一班班长陈定家带领6名队员负责把守水急而浅的渡口处,阻止日军渡溪。在以寡敌众的情况下,王志发指挥一班端着机关枪多次移动地点向日伪军扫射。数十名日伪兵被击死、击伤,潭陆溪东岸的沙滩、坡地上血痕斑斑。
激战中,日伪军也开展强烈反攻。4架战斗机用机关枪疯狂扫射,子弹如雨一般落下,游击队员根本无还手的余地,只能掩藏在草丛里。王志发多处受伤,但他忍着剧痛,继续端起机关枪射击。一发子弹命中他的左胸,年仅29岁的他光荣牺牲。另有王定邦等15名队员相继为国捐躯,2名队员负伤。
8个多小时后,日伪军终究没有渡过潭陆溪,狼狈地撤回雷鸣墟据点,游击队副大队长陈昌国率领剩下的队员转移到深水村,撤出了战斗。之后,抗日的地方团队还有8人为国牺牲。
1946年春,为纪念王志发等25名抗倭捐躯队员,琼崖国民党军政当局在雷鸣乡公所门前(今雷鸣镇向荣街北端)立下这块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
定安县史志办原主任、副研究员崔开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20世纪50年代初,为让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得到更好的保护,南曲村民将此碑抬回村。在定安县退休干部王昭成的提议下,村民们于2011年1月6日将石碑搬到冯白驹抗日驻地遗址,竖立在“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石碑东南面约4米处,充实这一遗址内容。经党史部门考证,这是琼崖国民党当局为抗日捐躯者竖立的最大的一块纪念碑。
如今,不少游客会来到南曲村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瞻仰纪念抗日先烈。静静伫立的这块纪念碑,依旧在传递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抗日精神。“这是抗战将士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崔开勇说。
(本报定城9月3日电)
新闻推荐
□通讯员蒋卷勇记者钟起的本报讯8月22日11时许,定安县黄竹镇龙塘田一果园养鸡场内,村民进入鸡舍准备喂鸡时,发现一条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