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汗毛拔光光 皮肤光滑细又亮 探访海口民间美容术“绞脸”
“阿妹,绞脸吗,10元钱一次……”近日,在琼山区宗伯里一横路步行街,记者见到几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在街边揽客。现代社会,年轻人敷面膜做保养、打粉底化个淡妆,最平常不过了,可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在海口大街小巷中,还流传着绞脸这种海南古老美容术。
□本报记者龙易强
绞脸是个技术活
将头发用红色布条围成一圈固定好,将白色蛋粉均匀涂抹在脸上,绞脸师傅用嘴咬紧线头,两手分别把线拉成三角形,再用手将线不断分合交错。此时白线在绞脸师傅手中似小李飞刀般在客人脸上飞快移动,随着轻微的声响,短短半小时,就完成了绞脸。
绞脸,又称开脸、绞面等,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美容手法。使用棉线除去女子脸上的汗毛,在把脸上的汗毛拔除干净的同时,由于线的摩擦作用,促进脸部血液循环,从而起到美容的效果。历史上,它广泛流传于中国许多地区,并且通常是在女子出嫁之前,由女性长辈来施行,也是女孩的成人礼。随着五花八门美容产品的出现,很多地区绞脸美容的习俗已经几近消失。
“绞脸的工具虽然简单,但是技术很重要,一不小心就会刮伤脸。”在宗伯里一横路步行街绞脸22年的高师傅,由于技术和服务好,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老高。她说,“完整的开脸,包括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连眼皮上下、鼻梁边的细小位置、后颈都能用线绞干净。绞脸的时候要注意掌握好力度,太轻了脸上的汗毛会绞不干净,过重了会伤及脸部皮肤。”
常绞脸面部光滑
老高来自文昌,小时候逢年过节经常看见长辈绞脸,觉得特别好看,就和姐妹互相学习绞脸,甚至拿过自己的大腿练习。她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绞脸的人少,懂绞脸的师傅更少了,但是以前绞脸在海南人之中相当流行。老一辈人都觉得绞脸不会损伤皮肤,甚至去除汗毛后,洗脸更加干净,常做能保持面容光滑。但是绞脸也有相应讲究,如绞脸后,20分钟后才能洗脸,而且为了保护脸部,下次绞脸最好在一个多月后。
当天,在记者探访这种海南本地美容术的时候,来自外地的游客王小姐正好在绞脸师傅的棉线下“声嘶力竭”,直呼“阿姨,轻一点,有点疼。”“你是第一次绞脸,脸上的汗毛又重又粗,所以绞起来有点痛很正常,以后多绞几次就适应了。”嘴里含着线的老高,一边飞快地移动手指,一边发出含糊的声音安抚道。
与游客王小姐龇牙咧嘴的痛苦状相比,坐在旁边绞脸的徐芳闭着眼任由师傅发挥,显得淡定从容,十分享受。“绞过之后,感觉整个脸都光滑了,而且洗脸洗得特别干净。”两年多前,家住三江镇的徐芳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爱上绞脸,现在每过20天就要来府城绞一次。她还热心地告诉王小姐一秘方,“绞脸后,晚上回家用鸡蛋清敷下,让脸部舒缓,这样不容易长斑。”
“电视里经常出现新娘出嫁前绞脸的画面,这次来海口旅游,可算是真正体验了一把。”绞脸过后的王小姐,摸着自己的脸说,不知道是不是蛋粉的作用,脸部确实比之前光滑了。
绞脸的前世今生
关于绞脸的起源,记者搜寻资料发现,据《风土与生活》《番俗六考》等书记载,绞脸是民间美容术,广泛流传于中国许多地区。过去,在海南地区,绞脸是女子出嫁时要举行的仪式。在出嫁前,族中的长者会选定一个好日子,由亲娘或宗族里威望很高的女性长者,为新娘绞脸,用麻线将新娘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修出丰满圆润的额头,修出弯弯的月牙眉,意为让新娘别开生面,并祝福其婚姻美满。据说,长期绞脸的人,皮肤光洁细腻。所以,这种古老的美容术,至今仍受到不少爱美女性的青睐。在海南,很多阿婆阿婶,春节或重要的节日之前一定要绞脸,修整脸上和脖子上的绒毛,算是美容。
而另一个传说是指隋炀帝经常微服出巡,暗中命令侍卫拦截迎亲轿子强拐新娘,吓得百姓迎亲时不敢敲锣打鼓,一个聪明人要娶妻,女方坚持风光出嫁,聪明人便交待媒婆将新娘脸上的汗毛尽除,略施脂粉,让新娘坐在朱红描金的艺阁上,迎亲队伍沿途敲锣打鼓,被侍卫拦截时,推说是迎神会,侍卫看到新娘脸若盈光,汗毛都看不见,以为是天仙而不敢冒犯,便顺利放行。此后,民间有女子出嫁就延续了这一习俗。
在老高甚至整条步行街的绞脸师傅眼中,绞脸和其他事物一样,一直存在于她们的生活中。从前为了漂亮和仪式,在逢年过节时和姐妹互相绞脸;现在则成为了她们的谋生手段,每日坐在大街上为市民游客绞脸。曾经火爆海南的老式美容术历经数年传承,目前,在海口大同路、解放西路和府城老街一带能寻觅到绞脸师傅。在现代美容方法层出不穷的今天,绞脸作为传统的美容手法,凭借一条细细的棉线,虽然粗犷简单,但是因其安全、自然,依然受到不少现代女性的追捧。
新闻推荐
海口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注销八灶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证的通告
海土资龙华字〔2018〕959号根据海口市龙华区棚改办《关于注销八灶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六宗土地证的函》及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