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承诺12年,捐上百万元资助318名贫困生 接手民办学校,即使亏本也要让孩子们有书读“慈善校长”李鸿策:宁可关掉酒楼也不关学校
称呼的转变,源于那一年的“慷慨解囊”,从此,他与一所民办学校结下了渊源,不仅一度关停了引以为傲的海鲜酒楼,还执着地运营这所入不敷出的民营学校。在他眼中,这所“亏本也要办好”的学校,关系着200多位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他承诺,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有学上,这所学校要一直办下去。大家毫不怀疑,只因12年前,他同样立了一份承诺,直到现在,这份承诺仍然有效。
南国都市报记者贺立樊文/图
关掉酒楼
也不关闭学校
在长流镇的主干道上,坐落着一所民办学校,长流人喜欢叫它“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刘金国更愿意叫它的全名“海口市长流实验学校”。朱红色的铁门在闹市区里分割了两个世界,外面是车水马龙的街道,里面是几栋教学楼,以及朗朗的读书声。
“学校目前有248名学生,其中6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刘金国知道,这些孩子中,很大一部分由于家长工作的不稳定,不符合社保、居住等入学条件,难以申请公立学校学位。
2016年,这所学校濒临关闭。欠费太多,成本增加,亏本运转的学校无力支撑。住在街对面的李鸿策早早听说了消息,思虑再三,他找到了学校董事。
“十年前,这所学校还有一千多名学生,但是这几年生源减少,硬件也落后了,需要很大一笔投资。”李鸿策清楚自己的决定,可是仍然坚持接下这所学校,“学生再少,也是学生,也要接受教育。”
彼时的李鸿策,还在长滨路上经营一家海鲜酒楼,他打算拿出几十年在生意场上积累的经验,挽救这所学校:“拿出实在的心态,对员工好、对学生好,一定能办好。”
可是教育并没有这么简单,前期投入400万元更新硬件,光是第一学期的成本开支就达到了170万元,而收入却只有50万元。第二学期的收支勉强持平,可是上百万元的前期投入仍然收回无期。
不是没有想过离开,只是在李鸿策的心中,总有一份责任在催促着他。“有些学生待了一年就走,跟着父母去别的城市生活,但是在长流的这一年,他接受了教育,我们把一颗知识的种子,种在他心里。”
李鸿策不再用生意人的思维考虑这所学校,他把学校定义为“非营利性”。那时恰逢长滨路修路,考虑学校的管理和资金,他毅然关闭了经营十年的海鲜酒楼,把重心全部放在这所学校。
一份承诺
超过十年依然有效
今年8月23日上午,由海口市慈善总会、秀英区光彩事业促进会主办的2018年助学金发放仪式,在海口市长流实验学校内举行。这是李鸿策连续第12年的爱心助学,个人捐款8.6万元,帮助贫困大学生上大学。截至当天,李鸿策以个人名义捐款已达159.4万元,共资助318名贫困生上大学。
曾受资助的学生李红(化名)也来到了现场,她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残疾。为了照顾母亲,她曾一度背着母亲上学。在李鸿民的资助下,李红顺利读完大学,如今在海口市秀英区一所学校任教师。
更多曾经受资助的学生向李鸿策发来短信,感谢他在求学路上的帮助。李鸿策已经记不清有些学生的长相,可是学生们都记得,他在2007年作出的一份承诺,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朋友李家慧第一次听到这份承诺时,震惊得无法相信:“他说他要在十年内捐款1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读书。”10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当时有朋友劝李鸿策,承诺三年就好,十年不太实际。可是李鸿策还是执拗地说,不止是十年,只要有能力,就要一直捐下去。
2007至2009年,李鸿策每年捐款10万元,一共资助了150名贫困学子读大学。接下来的三年,李鸿策每年捐款24万元,将原来每人2000元资助标准提高到8000元,资助30名贫困生读大学。到了第6年,他的捐款总额已经达102万元,10年捐款百万元的承诺提前兑现。
之后,李鸿策还在每年发放奖学金,即使生意不好,即使资金告急,即使已经无力新增助学人数,他仍然不忘当初的承诺,坚持为今年之前申请的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
“这两年生意上亏了不少,去年重新开业的海鲜酒楼,今年又要考虑停业了。”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助人是最大的善举
从去年开始,长流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开始回流,高中入学率超过80%。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孩子们聚在一起,见到李鸿策,总是嬉笑着围上去。
10日中午,孩子们在食堂吃午饭,李鸿策照例到食堂检查饭菜。“长流镇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家长的午饭在用工单位解决,孩子的午饭在学校解决。”李鸿策笑着拍了拍一位学生的脑袋,“要多吃点。”
两年前,长流实验学校免于关停,不少学生家长来到学校表示感谢。他们也说不清,何时又将离开这座城市,心里却仍然清楚,尽管四处漂泊,但是孩子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能与知识相伴。
投资教育,也是助人,没有金钱上的回报,却能得到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
“我家里有很多"亲戚",没有血缘关系,却是母亲几十年的伙伴。”李鸿策还记得,儿时的长流镇,没有多少市场与茶馆。他的母亲是一位渔女,每天和来自不同村子的摊贩一同在街上摆摊,“那时大家都没什么钱,挑剩的鱼和卖剩的瓜,常常互相交换。很多摊贩来自路远的村子,收摊之后,母亲会请他们顺路到家里喝杯茶。”久而久之,摊贩们认了“亲戚”,平时谁家有事,大家总是主动帮忙。
高中之后,李鸿策没能读大学,步入社会做起生意,他还是不忘读书的好,“读书能够开拓视野,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李鸿策不爱喝酒、不爱抽烟,挣到了钱,总是记起一句话“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刘金国也很好奇李鸿策的生活,衣着朴实的他,究竟是不是个生意人?有时加班错过了饭点,吃几块饼干喝杯茶了事。对于老师们,却很大方,今年又涨了几百元工资。不过在李鸿策眼中,这所学校的意义并不是盈利,如同他在12年前的承诺一样,都是对教育不求回报的投资。
新闻推荐
“减盐”核心信息(一)认识高盐饮食的危害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二)控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