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均纯收入从2000元增至12192元 美兰区三江镇贫困户符圣明一家奋斗一年多成功摘穷帽
“我一辈子都会记住两个数字,2000和12192。”海口美兰区三江镇村民符圣明感慨地说,前者是他们全家列入贫困户时的年人均纯收入,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挥之不去的艰辛和难捱的穷苦日子;而后一个数字是脱贫时的收入水平,并保持逐年稳中有升的态势,“真金白银”带给一家人满满的获得感,精准扶贫实实在在改变了贫困乡亲的命运。
□本报记者曹马志特约记者梁崇平通讯员王聘钊
善用政策鼓足干劲转产增收
改变的起点从2015年开始,源于精准扶贫政策春风吹进贫困百姓家门。对于年过半百的符圣明来说,数十年简单充实的日子因为2014年“威马逊”台风而彻底改变,全家人主要经济来源——橡胶种植陷入绝收境地。而需要多年见效的橡胶种植难以恢复生产,转产又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家里两个小孩正在上学,开销负担大。
“当时,各种办法都想了,都没啥用,靠着吃老本,家庭收入日渐减少,靠着外出打零工,也不稳定。”符圣明说,2015年,一家人被列入贫困户后,受益于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持续下降的家庭收入终于缓缓“止跌回升”,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家人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和越发充实的好日子。
对于符圣明来说,寻找新的产业,增加家庭收入刻不容缓。“橡胶是不能再种了,从种下到可以割胶要花费好多年的时间,等不及了。”他考虑到,自己之前曾养过羊,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可是苦于缺乏资金,一直难以扩大规模。对此,三江镇政府结合符圣明的意愿,利用扶贫资金帮扶了9只母羊,并同步新建了30多平方米的羊舍,指导其发展山羊养殖。
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壮大产业
在政府的贴心帮扶下,符圣明干劲十足,每天都要去羊舍好几遍,查看每只羊的状态,为了让羊长得更壮,每天一大早,他就赶着羊到野外草地觅食,晒着太阳,羊跑得很欢。“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有几只羊的状态不太好,食欲不振,还流鼻涕。”符圣明马上联系镇畜牧专家,最终顺利地治好了羊的病。
“发展产业光靠勤快是不行的,还得学好技术。”这次给羊治病的经历,让符圣明深刻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自此之后,符圣明积极参加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认真学习养殖技术。边学边应用,符圣明养羊水平不断提升,更加科学地为羊防病治病,政府送来的9只“扶贫羊”现在养到45只,成为他们家重要的增收来源,2018年春节期间出售3只,收入约8000元。
既要短期见效的产业,也要兼顾长远。符圣明知道光靠养羊收入来源单一,闲不下来的他就利用原来被台风打坏的“橡胶地”,对土地进行重新翻整,布设了灌溉设施,种了8亩莲雾。经过2年多的细心照料,今年底有望挂果,逐步进入收获季。
扩大生产脱贫之后更要致富
在种莲雾的过程中,细心的符圣明发现,养羊产生的大量羊粪,可成为滋养莲雾的珍贵有机肥料。在种植专家的指导下,他也尝鲜了生态循环农业:收集羊粪后混合水形成水肥,并投放在一棵棵莲雾根部旁做养料;定期修剪莲雾,保持莲雾的健康成长和口感品质……目前200多棵莲雾长势甚好,已有专业的产销合作社承诺包销,预计有10万元的收入。
“2016年底我就脱贫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有12192元呢。”符圣明开心地告诉记者,两个孩子上学都有政府的教育补助,开销不用他发愁,在政府危房改造的帮扶下,他们全家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另外,有了健康扶贫的政策,全家人看病的费用大部分都可以报销,看病有保障。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要一直坚持勤劳好学,生活才能蒸蒸日上。”针对未来的生活,脱贫后的符圣明有了更大的致富计划,他将在继续提高种养技术水平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投入产出比,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新闻推荐
欲抢劫路人 未实施就被逮 林某被海口美兰法院以抢劫罪判刑1年2个月
本报讯(记者何海东通讯员庄鑫斌王倩)林某欲抢劫路人钱财还债,还没实施就被巡警抓获。海口美兰区法院近日公开审理此案,以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