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从茅草房、瓦房、平房搬进楼房大“家”好 小“家”更好海口这对夫妇安享晚年生活,常逛茶馆偶尔出游,感慨国家繁荣家庭幸福

南国都市报 2019-02-25 08:57

陈平江与李顺旧夫妇在自家小楼前合影,脸上写着幸福与满足1949年出生的陈平江老人今年9月就满70岁了,现在他与妻子李顺旧居住在海口市美兰区下贤二村一处几兄弟合建的民宅中。儿子女儿都已成家,孙子孙女也都到了上学的年纪。老两口常到附近茶馆喝茶,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南渡江边的小草房,到流水坡村一队的瓦房,又到自己盖的水泥房,再住进现在下贤二村4层半高的小楼房,住房越来好,陈江平老人对70年间的生活变化侃侃而谈,感慨祖国大家庭越来越好,个人的小家庭才更好……

南国都市报记者党朝峰实习生陈虹杏文/图

棚改后搬进四层半小楼

安置房分给孩子们住

春节刚过,海口市美兰区青年路下贤二村一栋四层半的民宅格外热闹,这里住的是陈家六兄弟,老大是今年即将年满70周岁的陈平江老人。

“一层是我们的祖屋,逢年过节,我们六兄弟会在这里摆上五六桌。”陈平江说。

2015年棚户区改造后,陈平江六兄弟从补偿款中共同出资,建了这栋小楼,二层以上的6个房间每家一间,除了老二不常来住外,其余五兄弟都住在这里。

陈平江所住的二层是套面积80多平米的两房一厅,阳台、厨房、厕所和家电配备齐全,陈平江和妻子李顺旧说,“感谢党和政府,没想到棚户区改造我们不仅分到了安置房,还有钱建新房,可比以前好多了。”

据了解,陈平江一家在棚改中分配了3套安置房,面积最大的一套在儿子名下,目前已入住,一套是在女儿名下,目前在出租,第三套房子陈平江还没想好怎么使用。

从茅草房到水泥平房

住房条件越来越好

谈到住房条件的改变,陈平江表示,这是以前没有想象过的。

棚户区改造之前,陈平江和妻子住在流水坡村自建的水泥平房里,成家之前他和父母兄弟住的是瓦片房,小时候还住过茅草房。

住房条件最差的时候,是陈平江刚出生时。那时候,他家住在在南渡江边的茅草房,蚊虫很多,陈平江和父母、伯父们用泥土坯子做墙壁,屋顶用杂草堆砌,茅草房大约有五六十平方米,屋顶不到3米高。

回忆起住茅草房时的生活,陈平江说,一大家人都挤在里面,最担心的是发洪水。“碰上雨季,南渡江涨潮,我们不得不跑到村里地势高的地方避险”,陈平江回忆说。

8岁那年,陈平江一家人搬到了离江边较远的一栋瓦房里,当时村邻帮忙打磨石材建房。1972年,父母为已经成家的陈平江在瓦房不远处,新建一栋水泥平房。两年后,陈平江和妻子李顺旧顺利入住,直到棚户区改造。

从小不担心温饱上过学有书读

“只有国家这个大家繁荣强大,我们老百姓的小家才能稳定发展,日子才能越过越好。”谈到住房条件改善的根本原因,陈平江这样说道。

陈平江介绍,在他小时候,村里种的农作物多,地瓜、花生、西瓜、冬瓜都有,算是生活比较好的,并且当时是公社办学校,上学都不用钱,全村的孩子都上了学,这点让他没读几天书的妻子李顺旧很是羡慕。

后来,遇到国家经济紧张的年代,陈平江所在村庄的居民们种菜、养奶牛,鲜奶都能保障供应,还可以用种植的蔬菜换粮食,因此生活条件相比其他地方的农村都要好,甚至比一些城市居民生活要好很多。李顺旧笑着说,“我就没他这么幸运了,我父母是工人,口粮是固定的,不像他还能常喝牛奶。”

陈平江读初中后,由于种种原因,只念到了初二。直到1968年,他重新回到学校,直接开始读高二。1969年,20岁的他高中毕业,结束了在校学习生涯。

“我们村的人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陈平江说,现在条件好了,村里的孩子考到全国各地上大学。

从上班到创业生活越来越精彩

因受过教育,有了文化和一技之长,陈平江的工作经历随着国家的发展变得丰富多彩。

1969年11月,高中毕业的陈平江去了琼中,成为了一名通信员,负责一些文书工作,一个月工资39.6元。1971年,陈平江回到村里大队开拖拉机,月薪47元,一年后涨到了57元。1975年,他被调到当时的红旗公社开汽车,到了1982年又调回农村做电工,而后又在居委会做了3年的工作,工资也一年比一年多。

不过,在陈平江看来,他佩服自己的一件事,则是跟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

1985年,36岁的陈平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年龄,他和同村的伙伴一拍即合,决定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行创业,贷款32万元,经营起土石方业务。

这一干就是7年,期间恰逢海南建省热潮,海口工程大建设,他的事业稳定发展。两个合伙人一个月工资500元,手底下的22个工人一个月也有300多元。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变化,陈平江把生意转让了,又转到其他行业。

老人感慨:“国家好,我们就好”

陈平江退休快10年了,现在儿女都已成家,孙子孙女也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只需偶尔帮忙接送一下,夫妻俩常相伴着到附近茶馆喝老爸茶,还经常一起出去旅游。

“岛内旅行去了很多地方,前几年棚户区改造,国家补偿了一些钱,我们老两口就去了北京,到了天安门,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陈平江说,新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群众能过上好日子,他为国家的发展感到自豪。

六兄弟里陈平江排老大,兄弟之间很团结也很和谐。每到过年时,一大家子人聚在新建的小楼里吃团圆饭,不管是父母辈的还是孙子辈的,都积极准备饭菜,再加上来来往往拜年的客人,每年过年都很热闹。

陈平江告诉记者,他自己在家还会用智能手机上网看看电视剧,“智能手机一出来我就学着用了,我有两个手机,一个用来打电话,另一个用来上网,女儿还帮我设置了无线网络,我经常用微信和孩子们联系,不管在哪都能看看他们,我还会用手机找电视剧看,平时经常看些红色经典剧目。”

陈平江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对这些年来生活的种种变化,李顺旧由衷感叹,“国家好,我们就好”。陈平江回忆起刚解放时全村不到百人,到2015年做拆迁统计时,已有近2000人,加上外来人口,全村住了4000多人。

新闻推荐

海口海事法院去年受理案件1153件 开展海上巡回审判 全程历时39天

本报讯(记者和婷婷陈敏)2月22日,海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记者从海口海事法院工作报告中了...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