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曾经在铁皮棚里卖菜 如今搬进大市场敞亮摊位 海口秀英海玻农贸市场摊主杨连正一家人任劳任怨卖菜挣钱了 盖起两层小楼

南国都市报 2019-09-19 12:34

杨连正一家在海口市秀英区海玻农贸市场的一角,忙过了清晨市场卖菜最繁忙的时段后,摊主杨连正得以坐下来喝口水,叮嘱妻子守着摊位后,他去附近吃早餐。看着母亲和妻子将摊位收拾得井井有条,不到5岁的孩子在一旁玩耍,杨连正显得十分满足。“二十多年了,我们家的生活和这家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前我老妈卖菜时,市场环境可没这么好,消费水平也不高,过了好一阵苦日子。现在市场翻新了,买菜的人也多了,我们的收入也上来了,日子越来越好起来了。”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子遥文/图

曾经

初中毕业后帮母亲卖菜在蔬菜摊上坚守20多年

上世纪90年代,海口第一批农贸市场逐渐兴起。位于海榆中线临近秀英小街的海口市玻璃厂破产倒闭后,其厂房被租下,在这块仅有数块蓝色铁皮棚的水泥地上,形成了海玻市场。那时的杨连正还在陵水老家上学,在家务农的母亲杨应勤,一个人到海口卖菜养家。

“在陵水读完初中,我也来到海口跟母亲一起卖菜。我对当时海玻市场印象很深,当时只有几个大铁皮棚,一些刚搭起来的简易摊位,每天是乱哄哄的人群和喧嚷的叫卖。”杨连正坦言,海玻市场当时周边多是一些工厂的宿舍区,对于这一区域的居民来说,农贸市场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家所熟悉的,仍是挑着担子在道路两侧摆卖的“马路市场”。

开业不久的海玻市场,处于“场内冷清场外热闹”的困境。“每天清早和下午下班时间,当时只有两车道的海榆中线路上就排满了挑担子或推车卖菜卖肉的摊主,既热闹又混乱。”

杨连正称,当时岛外蔬菜刚刚进入省内市场,海玻市场的多数摊主都是从当时的南北蔬菜批发市场购进岛外蔬菜,而市场外“马路市场”的摊贩们卖的多是自家菜地种的本地菜,居民更喜欢买本地菜,就连不少市场内卖岛外菜的摊主,也是买本地菜来吃。一时间,不少摊主由于生意难做而亏损,最终选择退场。

“我们当时也面临着生意冷清,还好母亲做生意讲究诚信,做事踏实,久而久之积累了不少回头客,最终支撑了这个摊位一路熬了过来。”杨连正说。

变化

昔日铁皮棚变大市场一家人生活蒸蒸日上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2006年,海玻市场在原地拆除重建。新建成的海玻农贸市场除了交易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市场主体部分外,还有茶艺休闲中心和商品房等,总投资达到3800多万。

望着崭新的大市场,杨连正与母亲一样,都为能在这样的大市场内经营感到高兴,一时间,这家曾经让摊主们因经营困难而退场的市场,重新吸引起众多蔬菜经营者的关注。

“重建后的海玻市场,几乎是当时海口硬件设施最好的农贸市场之一。我们影响最深的就是,周边原来无人经营的摊位,开始陆续有人承包下来,市场方的办公室也每天都有人来咨询租用摊位,整个市场一下子就活了。”杨连正回忆说,“进市场的摊主多了,东西越来越全了,来的消费者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与最初经营时相比,我们每天销售的蔬菜量提高了不少,生意也好做了。”

杨连正的母亲杨应勤也直言,作为上世纪90年代在就市场内经营的老摊主,看着市场从最早的铁皮棚变成了现代化的农贸市场,她感触很多。

杨应勤表示,当时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马路市场”的管理力度,以往聚集在海玻市场外的摆摊商贩们也开始寻找较为稳定的销售场所。“据我所知,以前很多不愿意进市场内经营的路边商贩,也纷纷改了主意,希望能够租到一个摊位,在海玻市场内做生意。”

在市场里生意做得久了,杨连正还拓宽了销售渠道。

除了在市场内日常的零售外,与批发市场有着稳定供销关系的他还开始为部分向他进货的餐馆、食堂提供起批发业务,销售渠道打开后,他的生意更是蒸蒸日上。

如今

在老家盖起两层小楼靠踏实肯干养活一家人

每天凌晨2点去南北市场拿货,早上5点多开始在摊位上忙碌,这样的日子杨连正一家坚持了二十年。2015年底,海口市政府决定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作为切入点,启动“双创”工作,把全市主城区范围内39家农贸市场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对农贸市场进行“改头换面”彻底更新。

此时的杨连正,上有老下有小,他是全家人的顶梁柱。农贸市场越来越规范,生意越来越好,通过起早贪黑挣的辛苦钱,杨连正一家在陵水老家盖起了两层小楼,日子过得富足起来。

“现在市场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很多顾客都说到市场买菜就像逛超市。加上相关部门对马路市场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市场已经成为顾客们买菜的首选之地,每天都热闹非凡。”杨连正的妻子郑荣燕笑着说。

在摊位前,郑荣燕把西红柿、黄瓜、菜心、青椒等各类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面对前来精挑细选的顾客,她帮着挑菜、称重、算账,做事麻利高效。这也让坐在摊位后面,帮儿子儿媳带孩子的杨应勤十分满足。

如今已经63岁的杨应勤,已经将看摊的事交给儿子儿媳,她自己偶尔帮衬下,大多数时候负责带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说到农贸市场,就离不开菜价。事实上菜价也一直是不少海口市民生活中的话题之一。

作为多年的经营者,杨连正用“辛苦钱”来形容卖菜人来之不易的收入。“二十年了,每天凌晨2点左右拿货,5点就要起来摆卖,上午下午摆摊没时间休息,直到傍晚才能抓紧时间睡一觉,夜里又要起来,周而复始。实际上我们拿货的价格和零售每斤相差很少。有时价格波动大时,我们能保本就不错了。”杨连正说,作为蔬菜流通的终端环节,绝大多数摊主们都只是在谋一份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收入。

“我们就是想脚踏实地做点事,过上安稳的日子。”杨连正说。

新闻推荐

绿色骑行送清凉 传递爱心正能量

本报9月18日讯(见习记者陈钰婷)“你们太有心了,顶着这么大的太阳骑自行车给我们送水,真不知说什么好,谢谢你们。”环卫工人赵...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