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拔穷根“新”产业助贫困户“摘穷帽”海口琼山清泉村: “牵”着黑山羊,咱们走上致富路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柯育超王辉吴荟实习生陈勇合)“现在我是清泉村的黑山羊养殖场场长,每个月工资五六千块钱,养殖场内有1000多只黑山羊,现在生活基本无忧。”11月19日,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清泉村脱贫户卢照武在村内黑山羊养殖基地前自豪地说道。而除了卢照武之外,养殖场还有4名员工和他一样,都是村里的脱贫户。如今,养殖黑山羊不仅是这5位脱贫户的产业,也是整个清泉村完成整村脱贫的一项重要产业。
据介绍,清泉村在大力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三门坡镇优势产业的同时,不断开拓新兴产业,并提升组织化帮扶规模。同时,清泉村驻村工作队经过充分调研,采取“党员干部+贫困户+驻村工作队”的“12+3”模式助力群众发展经济,村里产业
发展日益兴旺,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贫困户也正在逐渐减少。
一年时间整村脱贫出列清泉村委会下辖18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人口709户,2898人,党员113人,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却有151户678人,是海口市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也是“十三五”整村推进贫困村。
由于贫困人口较多,脱贫任务较重,清泉村着力补齐党建短板,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选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创造推出“12+3”模式,即“党员干部+贫困户+驻村工作队”,以党建引领脱贫路,让党员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发挥核心作用。
“充分发挥党员在工作中的作用,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并且利用党员干部协调解决各类突出的问题。”清泉村驻村第一书记辜政告诉记者,起初村民并不认可工作队,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和一项项产业带来的利润以及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村民开始接纳了他们,开始接纳以党建引领全村脱贫的战略。
辜政介绍,清泉村目前农用地面积13565亩,其中水田5420亩、旱地8145亩,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冬季瓜菜种植和外出务工。“清泉村积极引导贫困户融入三门坡镇优势产业,并开发新兴主导产业,仅2018年就增收300万元,人均纯收入约7986元。
此外,不断提升组织化帮扶规模和贫困户参与度,清泉黑山羊项目现已建成羊舍3800平方米、牧草基地90亩,存栏种羊1000余头,并吸纳贫困户来此务工,共享扶贫开发成果。”辜政说。
依靠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战略,仅用一年的时间,清泉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而值得一提的是,清泉村成功的经验,也作为党建引领发展的先进案例登上了全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课堂。
脱贫户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我现在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正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估计现在我还是一名贫困户。”清泉村脱贫户卢照武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很自豪地说道。
此前,卢照武因眼伤,外出务工不便。得知他有养殖意愿后,政府发给他20头扶贫羊,并安排专家上门指导跟进。卢照武勤劳肯钻研,总结出一套养羊诀窍,并很快以此作为自己的脱贫产业。“为了更好地养殖黑山羊,我一直在学习,现在很多村民也常常来请教养殖的方法,现在我的家庭收入,一年能达到4万多元呢。”卢照武说。
对于自己颇丰的收入,卢照武很自豪,他也愿意去帮助身边的人,帮助他们摘掉贫困户的帽子。“目前,党支部和扶贫公司搭建了一个更大的黑山羊养殖基地,存羊超过1000头,我被聘任为场长,天天带着其他4名已经脱贫的村民一起发家致富,并以此为基础,向更多的村民传授养殖方法,帮助他们脱贫。”
据了解,清泉村于2017年底引入清泉村标准化黑山羊种羊示范项目,并采取“公司+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的模式,实行“统一场圈建设标准、统一品种选育供应、统一规范养殖技术、统一产品回收销售”的“四统一”政策,突破了养殖分散、管理不规范、出栏不整齐、品种退化,补栏不及时、全年不能均衡供应、市场竞争力不强等许多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清泉村的致富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该黑山羊养殖基地占地面积27亩,是在原清泉村小学旧址上改建而成。基地里一排排标准化的羊舍共有7栋,面积共计3800平方米,其中配套修建种养运动场、消毒室、诊疗室等附属设施。
新闻推荐
本报东昌12月23日电(特约记者林宝华)近年来,东昌农场公司高度重视老年人体育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老体协存在的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