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瑶城村完善硬件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村庄建设越来越好老屋变民宿 乡村成景点
■本报记者习霁鸿
通讯员王聘钊
四通八达的硬化路,整齐敞亮的小楼,油绿葱翠的竹林……这是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在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演东村瑶城村民小组看到的画面。
海南日报记者到村里时,74岁的村民符尊芬正在老年活动中心和老朋友们喝茶、打牌,“我每天吃完午饭就来老年活动中心坐一坐,这里有空调、牌桌、健身器材和图书,还有一群老伙伴,每天不到吃晚饭的时间,我们都不舍得回家。”
“有时候村外的朋友过来,家里坐不下,我也引着大家来老年活动中心,这里有公共厨房和餐桌,我就在这里做饭,招待客人们。”放下手中的茶杯,符尊芬高兴地说:“今天上午这些朋友过来,我专门带他们过来感受一下我们新农村的变化。”
在瑶城村里待了一辈子,符尊芬说,过去的村子可没这么好,“村路是土路,沿途都是家禽粪便,又没路灯,白天埋头干工,天暗下来就收工回家待着。”
如今,瑶城村的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都发展起来了,村里的“三角宁”地瓜借助互联网营销,逐渐打响了名气。村民们的废旧老屋被专业公司打造成具有原生态特色的主题民宿项目,村民们不但能入股拿分红,还可以在项目中找工作、赚工资。
硬件设施建起来了,演东村委会通过“一整合三服务”,统筹整合资源、发挥服务功能、发挥互助功能、发挥聚心功能,将原来废弃的校舍建设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了老年活动中心、青山小站、村史馆等12个功能场所。
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乡村振兴工作队和党员牵头组织下,村委会广泛招募村里的青年、乡贤、各行业人士等热心村民,成立宣讲志愿服务队、医疗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等8支队伍,精准服务村民的实际需求。
“我刚来镇上时,每天到了下午三四点路上就很少有人了。”演东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王燕军告诉记者,2016年他来到演丰镇卫生院当医生,那时村民们依然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
为了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乡村振兴工作队常常组织开展各类比赛,比赛时村里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劳作之余,村民们终于不再只能依靠电视打发时间,生活日益多姿多彩。“不止这些,我们还跟着志愿者们学做手工,不但能丰富生活,说不定以后还能靠这个手艺在家门口赚些钱呢。”对于未来,村民王凤珠憧憬不已。
村子美了,交通便利了,瑶城村也渐渐出了名,吸引了周边桂林洋大学城的许多学生前来游玩。“大家都把这里当作景点了。”王燕军笑道,更让村民们惊喜的是,海南师范大学不少学生主动定期到村子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老人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教小娃娃们唱歌、跳舞、画画。
生活和乐,符尊芬也越发爱上了这里。在城里发展的子女们个个都在市区买了房,轮番邀请他去城里同住、安享晚年,却总是被他斩钉截铁地拒绝:“我不去,村里现在啥都有、啥都好,环境好、空气好、设施全,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
令符尊芬意外的是,自己没有去城里的念头,城里的子女反倒乐意常常回来小住一会。“你问我村子到底建设得好不好?看看他们这些回来的年轻人就能知道咯!”符尊芬乐呵呵地说。
(本报海口7月26日讯)
新闻推荐
江东新区管理局贴心服务,让项目作业避免“打架”,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这个协调方案值千万
■本报记者习霁鸿通讯员曹柳对于一个企业在建项目,属地政府贴心服务对其推动作用有多大?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南国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