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口市人民医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聚力打造自贸港高水平医院

海南日报 2020-08-19 08:07

海口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海口市人民医院举行仪式欢迎驰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凯旋。海口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湖北重症病房救治患者。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海口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广东省徐闻县海安新港码头卡点值守。本报记者 王凯 摄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海口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在接诊病人。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口市人民医院提供■本报记者侯赛

从引进世界一流医疗设备到率先开展高精尖手术,从开设专病门诊、推行MDT诊治到打造精品学科、医教研一体化发展,从精细管理、深入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柔性引进国内国际一流医疗人才……海口市人民医院以建设“综合型国际标准化医院”为奋斗方向,在医道传承与开拓创新中稳步前行,向打造人民满意的自贸港高水平医院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为群众就医路上“温存的停靠”。

“让医生围着病人转”

整合多学科资源,打造精品学科,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去医院看病,很多人会面对繁杂的分科而无所适从。一种疾病,往往需要患者辗转多个不同科室,不但会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也可能耽误治疗时间,从而造成更大的看病负担。

如何从患者的治疗需求出发,“一站式”解决患者看病难题。近年来,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积极探索和践行多学科合作诊疗,尤其是该院成功打造的国家级标准的脑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在为心脑血管危急重症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增强了医院的品牌优势,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8月8日11时35分,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大厅内,急诊呼叫系统响起:“一位疑似卒中患者被送至医院”。1分钟内,患者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完毕;3分钟后,患者被转运至CT室;20分钟后,静脉溶栓完成,患者病情开始好转。

这是海南日报记者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卒中中心目睹的一幕。作为海南省脑卒中患者救治主力军的海口市人民医院,诊疗速度如此之快,归功于其近10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急诊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每过15分钟,卒中患者无残疾生存的可能性便下降10%”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学部主任付斌介绍,近年来海口市人民医院致力于打破“科室壁垒”,打造多学科合作的精品学科,既避免了患者在多个科室间辗转求医,又抓住了治疗患者的最佳时机,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让"病人四处找医生"变成了"医生围着病人转"。”付斌说,国际医学的发展趋势和海口市人民医院自身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针对一些危重疾病,建立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机制,最大限度整合多学科优势,不仅有助于建立某类危重病种诊疗的新标准,也明显改善了急危重症病患的就医体验。

“大医院就要啃硬骨头,我们要为当前尽职,更要为长远负责。”这是海口市人民医院院长杨毅军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的背后,凝结着服务一方百姓的担当,展现了厚植发展优势的眼光。

杨毅军认为,急危重症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在大幅提高诊疗效率、为患者带来切实利益的同时,也使团队中的每名成员从中受益,推动了医院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促进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也大有裨益。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率先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开展手术,明显提升手术治疗质量和效率

“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医院要服务好患者,离不开过硬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8月10日上午,71岁的赵先生正躺在海口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台上接受前列腺肿瘤切除手术。

通常,该手术需要4名医生围在手术台前,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但当天手术进行时赵先生身边只有一台像章鱼一样的机器人和一名医生助手。机器人拿着手术器械进入腹腔内部,小心翼翼地避开动脉血管,探查着肿瘤的存在。事实上,并非这个长得像章鱼的“达芬奇”机器人在做手术,而是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吕蔡在操控着它。

该例手术是海口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的第8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早在2013年,刚刚30岁出头的吕蔡和科室的几位同事一起,被医院派往国外学习如何实施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随后,在海口市政府的支持下,海口市人民医院筹备引进“达芬奇”机器人相关事宜。2018年底,这台“达芬奇”机器人终于落户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也成为海南省第一家拥有此型号机器人设备的地方公立医院。

“引进一台"达芬奇"机器人需要2000万元资金,不光需要前期的巨大投入,后续设备的维护和专业医疗团队的培养,更考验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实力。”吕蔡表示,海口市人民医院先后派遣5组医务人员去学习机器人手术业务。如今,有不少泌尿疾病重症患者奔着海口市人民医院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而来。

患者为啥这样信赖这台机器人?吕蔡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是:在高清晰的3D视频成像系统的支持下,把手术部位放大20倍,突破了人眼的局限,使病灶更清晰,手术部位更精准。机器人“手臂”可灵活转动360度,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在原来人手伸不进的区域,完成转动、挪动、摆动、紧握等操作,没有死角。“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比传统手术清除病灶更彻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据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适用范围广,几乎涵盖除神经外科、骨科外的所有手术,包括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

“医院要发展,关键在人才”

实行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海口市人民医院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实行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让各类各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8月14日下午,海口市人民医院全科门诊正在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培训的主题是“婴儿发育评估”。主讲老师就是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部副主任王丹虹。

王丹虹如今是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的一位年轻骨干医生。2004年,她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本科毕业,得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与海口市人民医院建立的合作关系,来到海口市人民医院实习并留用。3年后,王丹虹在海口市人民医院的支持下,又回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医院非常注重年轻骨干医生的培养,作为一个教研结合的研究型医院,在这里工作,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学相长"这4个字的真正内涵。”王丹虹表示,海口市人民医院为年轻医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常邀请世界一流专家来院开办讲座、指导业务,同时分批次选拔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骨干医生到省外学习,帮助更多想干事业的年轻人练好“内功”。

据介绍,对于工作后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年轻医生,海口市人民医院出台了多项奖励政策,通过免费提供住宿,免交水电费用,发放生活补贴、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年终奖等方式,缓解学生在读期间的生活压力,让他们可以踏踏实实提高医疗专业技能,顺利毕业。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很多年轻医生选择留下来。

此外,海口市人民医院还积极对接国际优质医疗资源,引进了一批洋专家,打造国际医疗团队,深入临床一线开展交流查房、多学科联合诊疗、护理交流、学术研讨等,进一步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

“医疗是高科技行业,医院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杨毅军表示,本着“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引才理念,根据省、市的有关政策,海口市人民医院改变以往单一的“刚性”引才方式,多举措“柔性”引才。对医院急需的人才,首先考虑为他们办理录用或调动手续,对于一些知名医院的专家学者,确实办理不了调动手续的,想方设法在感情上与其沟通,让他们能关心医院的建设与发展,采取聘任为客座教授或签订短期合同等方法,让他们定期来为海口市人民医院提供服务。

(本报海口8月18日讯)

新闻推荐

你去的游泳池 合格吗? 记者走访:海口部分小区泳池不主动公示证照,池水余氯超标仍营业

本报讯夏日炎炎,不少市民会选择进小区泳池游泳消暑。但小区游泳池卫生条件如何?是否具备运营资质?救生人员及安全配套设施是...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