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个日夜江底穿针“绣”出文明东隧道11大亮点
经过500多个日夜奋斗,海口文明东隧道终于通车。文明东隧道作为中心城区组团与江东新区组团的重要联系通道,对江东新区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投入使用将有助于增加越江通道容量,缓解琼州大桥压力,加密越江通道布局,适应过江交通需求,并能提升城市功能,助力两岸发展,推动组团互动,引导城市形态发展。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党朝峰实习生张展通讯员严啸坤/文汪承贤/图
防隧道雨水倒灌
设计单位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文明东隧道项目负责人顾闻介绍,防止文明东隧道内路面发生积水是隧道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文明东隧道在防水上可以达到抵抗50年一遇特大降雨的标准。
据介绍,文明东隧道每个进出口道路表面都设置了两道横截沟,以拦截敞开段流下来的雨水,并进一步将雨水收集至横截沟旁边的雨水泵房内蓄水池。雨水泵房设置有西岸两用一备,东岸三用一备雨水泵,为确保极端天气中隧道不会积水,可根据情况全部打开,将雨水抽出通过建好的地下管道排到地表后,经市政雨水管网排走。此外,隧道内道路两侧设有排水沟,用于隧道内清洗时排放废水,同时隧道中部设计有一个废水泵房,用于将废水抽出通过管道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毛细血管分流”解决近江交通
通过地下三层布置,最简化解决与滨江路的全互通,节约工程投资。隧道西岸主线出入口分两个路格前后错开,采用“毛细血管分流”理念,极大地减小了隧道运营后对老城区交通的冲击。
“水中翻交”保障安全与速度
针对汛期、枯水期不同的防汛、防台要求,在江面采用水中翻交的形式,这在国内也是比较罕见的一种做法,在保证通航和过水断面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
采用新型材料
在海口首次采用型钢混凝土搅拌墙,且型钢可以回收利用,绿色又环保。同时,隧道内装修顶部的防火板和侧墙的搪瓷钢板,均采用的是新型材料,既简洁大方,又便于日常维护。
调整围堰工艺水上施工变陆上施工
本项目大型钢板桩围堰通过调整施工工艺的方式,将水中作业打桩转化为陆地环境作业,使得围堰工程工期提前了2个月以上,既加快了总体施工进度,又确保了南渡江防洪要求,并为二期围堰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挥集采优势确保资源供应
施工用到的拉森钢板桩、钢管支撑、地下连续墙设备、三轴桩机等资源需从岛外调配,项目部专门成立督导协调小组对项目进行资源管控,及时从岛外调配紧缺资源,同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依托项目科研,实现管控效益最大化
项目部借助项目科研不断强化对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的直观管控,实现项目管控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借助分析软件调整基坑开挖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等,为复杂基坑项目的关键工序的高效施工提供了技术借鉴和参考。
洞口设计缓解视觉反差
隧道洞口的设计采取“光过渡”理念,设计灵感来源于贝壳,顾名思义就是将隧道外的强光到隧道内的弱光进行过渡,作用在于缓解驾驶员进出隧道时因明暗反差带来的视觉影响,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首次将城市雕塑应用于隧道光过渡,在隧道引道段采用低位连续光带照明。
射流风机应对火灾
隧道通风采用射流风机诱导型纵向通风的方式,可开启射流风机来改善隧道内空气质量,以应对隧道内堵塞,空气不畅通的情况;发生火灾时,可根据火灾发生的不同位置,通过正反向开启不同区段的射流风机,解决主线与匝道活塞风的相互影响,保证火灾工况下的纵向排烟风速,为人员逃生创造条件。
多道水下防线
为保证隧道结构达成自防水效果,特采用了防水混凝土,并在结构的迎水面设置全包防水层作为辅助防水措施,防水层选用喷涂聚脲防水涂料、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等能够与混凝土紧密粘结,形成“皮肤式”防水的优质新型材料。同时采取多道防线,重点对隧道变形缝、施工缝等细节部位进行加强,进一步确保工程总体防水质量,同时,隧道内装修顶部的防火板和侧墙的搪瓷钢板,均采用的是新型材料。
建设智慧隧道
在滨江西路与文明东路交叉路口,有一栋崭新的大楼,该栋楼作为文明东隧道的管理中心。在大楼二楼的控制中心,一块巨大电子显示屏幕及其其对面一排控制电子屏幕的计算机设备,是隧道一体化监控平台,是整个隧道的“大脑”,该平台包含概貌图、3D、通风、给排水、电力监测、照明、交通监控、视频AI、有线广播、火灾报警等18种功能系统。隧道内有上百个摄像头、54个风机、31个音区、9个泵房等设施设备,都可以在一体化监控平台的远程操作下工作。
电子屏能够24小时监测隧道内状况,隧道内每隔50米左右设置一处有事故或者火灾报警和灭火的设备,一旦发生险情,除了通过隧道监控自动识别联动,也可就近拨打镶嵌在隧道墙壁上的电话进行联动。电子显示屏会第一时间弹出窗口,显示事故地点状况,值班人员会立即响应。
新闻推荐
“水下穿越”新时代 江东发展新篇章 ■海口文明东隧道8月20日16时18分正式通车 ■20个月建成海南首条横跨南渡江隧道
▲8月20日下午,文明东隧道正式开通,在航拍镜头下,隧道的江东段出入口进出的车辆络绎不绝。本报记者陈长宇摄▲8月20日傍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