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脏乱闹心地 今变美丽小公园 海口瞄准居民生活痛点精细推进环境整治
在海口美兰区新埠街道,年过半百的老郑日前格外开心。原来家门口有个存在多年的垃圾场,经政府部门的环境综合整治,如今被一个干净美丽的小公园取代。
美好家园,共建共享。海口纵深推进“四爱”卫生健康大行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环境卫生大扫除,瞄准居民生活痛点,精细推进环境整治,创新实施“微改造”,推动社区卫生死角蝶变。
□本报记者曹马志
桥下边角地闲置多年脏乱差
老郑全名郑亚宝,一家住在新埠街道土尾社区,房子紧挨新东大桥。这块闲置地就在新东大桥下,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对于其闲置多年的缘由,老郑再熟悉不过了。
“当年修建新东大桥的时候,当地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收,社区居民积极配合,保障大桥顺利建成通车。”老郑告诉记者,闲置地中约500平方米的地方紧邻桥梁护栏,被桥梁项目建设方征收,主要属于桥梁管理单位。老郑透露,闲置地的另外600多平方米属社区居民,该居民一直想建房,但由于地块太靠近桥梁,面积也不大,可利用空间有限,不符合规划报建条件,相关部门不允许建设,于是被闲置下来。
“这里不在主干道旁,位置比较偏,像"三不管"地带,由于闲置多年,管理主体不明确,没有纳入到环卫保洁范围,一直以来脏乱差现象严重。”新埠街道土尾社区居委会主任钟士亮说,闲置地成为社区管理中的一块“闹心地”。
钟士亮介绍,由于地块紧挨桥梁,有些不文明的市民,直接将果皮纸屑扔往这里,也有少数居民将生活垃圾丢在里面,周边居民意见很大。
紧盯居民痛点贴心解民忧
“该处常被列入全区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整改对象,社区环境整治排名也经常靠后。”钟士亮告诉记者,为落实好“属地责任”,社区不定期组织人员到此大扫除,保持环境整洁。
让钟士亮格外苦恼的是,大扫除只能管一时,并不能彻底消除卫生死角。该地块没有纳入城市常态化保洁体系,缺乏专人日常管理,加上少数居民环卫意识不强,有时为图省事就近随意乱扔垃圾,每次清理完很快又变成卫生死角,仅靠社区环境整治,不从根本上进行改造,只会陷入恶性循环。
社区闲置地何以彻底蜕变?海口深入推进“爱国、爱海南、爱家乡、爱家庭”卫生健康大行动,带来了改变的契机。“美兰区和新埠街道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四爱"行动和"巩卫"工作中,为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创建海南健康岛、海南自贸港建设积极贡献力量。”新埠街道干部王康忠说。
王康忠介绍,今年来,美兰区多次在土尾社区开展定点环境卫生大扫除,一次性拉走近20辆车的垃圾,将新东大桥下闲置地的垃圾全部清理。同时,投入4万多元,对闲置地进行硬化,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并争取文体部门安装多套健身器材,不到一个月时间,这块存在多年的卫生死角实现了蝶变。
耐心化解纠纷共建宜居社区
“只有争取居民的拥护,才能妥善解决"老大难"问题。对于闲置地的改造,最大的难题是做通地块涉及居民的思想工作。”王康忠表示,街道和社区干部为此多次上门走访,了解居民顾虑,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全力打通“微改造”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多次入户走访的钟士亮说,居民担心的是,建成小公园后地块转变成公共绿化用地,如果以后政府征收地块,不知能不能享受到征收补偿收益。为打消居民顾虑,新埠街道专门召开街道工委会议,形成专题会议纪要,以政府信用担保,明确地块权属不变,确保相关居民的合法权益,最终赢得了居民的支持,闲置地改造得以顺利进行。
王康忠认为,新埠街道推进“微改造”中,为盘活闲置用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基层创新精神,因地制宜探索“不改权属只改用途”的新模式,党员干部冲在一线采取务实举措赢得了居民信赖,既解决了伴随闲置地的争议,妥善化解了积累多年的纠纷,又为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良好保障,使闲置地实现又快又好地重新利用。
“针对闲置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王康忠表示,新埠街道立足实际,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公益使用原则,加快推进环境整治后土地的改造利用,通过精准实施“微改造”,消除多个社区卫生死角,办好群众身边的“微实事”,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共建共享的公共休闲空间,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推荐
海口一小区业委会选聘新物业被4名业主起诉 二审法院认为业主大会决定程序违法应撤销
本报讯(记者陈敏通讯员覃易琼)8月28日,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海口新世界花园小区业主撤销权纠纷一案作出二审判决,认定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