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云』端 美兰构建教育新生态
8月14日,教育部传来好消息——海口市美兰区评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是海南省唯一入围地区。
作为海南省信息化教与学先行先试区域,海口市美兰区评定为实验区,是对该区近五年来在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空中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肯定。
美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东喜认为,人才是建设实验区的“基石”。教师作为实验区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只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才能主动求变,带动学生积极探究世界、解决问题。因此,全面转变“人”的意识、提升“人”的能力是美兰区发展实验区的重点。
近五年来,美兰区通过人才储备、优化内外部环境等形式,形成了“人才提质提量、成绩稳步增长、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生态。不仅达到“1+1>2”的效果,新生态的良好发展态势也为美兰教育带来无限可能。
□王灵灵
A纵横模式
试点引领新布局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是教育信息发展、教育基础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重要模式,其领导力已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深层应用。为此,美兰区政府切实加强实验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据悉,在美兰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美兰区教育局成立了由教研、电教、人事、教学等专家组成的团队,作为实现教育突破的“第一抓手”。该团队同时谋划“纵横模式”新布局,即从纵向专门成立由各校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学科老师和信息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实验区融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从横向开展实验区融合信息化技术运用课题,带动全校其他课程发展。
梁东喜表示,目前全区学校在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管行政与教研组长之间织起了“一张网”,层层紧密对接管理,促进全区教育信息化扎实有效地开展。
2016年,海口市第九中学率先启动智慧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随后,海口市第七中学、海口市第十中学、海口市第九中学海甸分校陆续加入智慧课堂实验学校。2019年,海口九中首届智慧班中考取得优异成绩,优秀率达62.86%,86.5%的学生升入省市重点高中。2020年,海口九中、海口十中、海口七中中考成绩名列前茅,特别是海口九中2个智慧班优秀率达75.30%,平均分719.18,700分以上人数92人;海口十中2个智慧班优秀率达55.1%,平均分681.9,700分以上人数53人。
美兰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何邦烧介绍,通过部分学校先行试点,建立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与示范课例,总结提炼先进经验与典型模式,逐步将典型经验推广至全区,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路径。
如今,美兰区各试点学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重置教学方法,唤醒教师教学热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B智慧教研
着力教师新成长
智慧课堂改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如此,智慧课堂、同步课堂的教学实践,也为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
近年来,执教智慧课堂班级的教师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奖项,撰写的多篇案例入选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数据驱动下的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截至今年6月,美兰区各级教科研课题立项共有132项,结题99项。王梅南、刘清杰、王虎、施琼英四名教师获得海南省教科研骨干教师称号。8月,英才小学校长谢立可主持的课题“一单五环”教学法实践与探索通过国家级鉴定结题。老师们不但成长为本地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还多次受邀参加全国各省公开课及讲座。
与此同时培养出包括邢福楷、何新、范高彬等具有信息化领导力的新型校长,成为未来教育方向的引领者。特别是海口九中校长邢福楷曾多次作为特邀嘉宾在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培训中作专题分享。
美兰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何邦烧介绍,为全面转变“人”的意识、提升“人”的能力,除了重点对试点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美兰区教育局在建设实验区教育信息化工程中,还注重建立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技术人员两条线管理的共管机制,不同分工,各司其职,加大培训力度,每年举办教师网络教学培训班,确保教育信息化高效运行。
“我们借助海口市教育云平台,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专题应用培训,上传有关学科教学资源,全方位为学科教师教学服务,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同步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据统计,截至6月,各学科共进行60多节授课。”何邦烧介绍。
此外,美兰区教研室还组织全体教研员举办23个学科开展课改专题研讨活动,围绕海口市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六环节进行试验研究,力争提高美兰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C城乡互通
促进均衡新方向
“推进实验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区教育局把好建设是基础,教师是重点,应用是关键。”美兰区教育局电教站负责人李平浩表示,近3年来,区域教育信息化累计投入经费8303万元,进一步优化学校信息化设施配备。
现如今,全区中小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985间,22所学校配备公共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实现“班班通”,38所学校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30所学校建立电子阅览室,90%的中小学已接入网络。全区各中小学配计算机5737台,教师配备计算机1335台,确保了校园教育管理和师生通过网络随时开展管理、教学、学习、办公等活动。
在抓好常态应用的同时,美兰区各中小学也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尝试,促进教学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不仅如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本地小学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让农村校园“旧貌换新颜”,信息化设备全面更新优化。
智能语言教具应用是灵山镇中心学校的一大亮点。智能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用一只神奇的点读笔就能让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都“说”起英文。这样智能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在一堂初三语文复习课上,海口九中对接三江中学,利用“同步课堂”,实现远程互动共上一堂课。
截至目前,美兰区教育局确立了18所“同步课堂”项目学校,以优质教育共享为目标,积极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以城镇学校牵手农村学校的方式,课对课、手把手,有效提升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2017-2019年连续三年,全市农村学校“两率一分”(总优秀率、总及格率、总平均分)前十名中,美兰区学校全部入列。
李平浩表示,接下来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的强校将伸出援助之手,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的共享。用互联网拉近各校之间的距离,在一个新的层面上,让教育公平前景可期。
D一校一品
特长教育新融合
近年来,美兰区在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建设中,让学生享受优质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站上“巨人的肩膀”进步。此外还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内涵发展,坚持素质教育全面开花。
一直以来,美兰区各校坚持以“班班有特点,生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地方和学校资源,积极开展特色教学。
在海口市美苑小学,基本上每一位师生都能写一笔好字。据悉,该校以“书法”作为学校特色品牌,通过聘请专业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堂、举办书法竞赛等形式,打造“书法”特色学校。
白沙门小学从足球训练大课堂到日常足球兴趣班,从梯队训练到校队集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体系完整。让每一位拥有“足球梦”的孩子都能驰骋绿茵场。
据了解,美兰区教育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坚持连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各校特色教学,挖掘出白沙门小学、新埠中心小学、美兰实验小学的“足球特色学校”,海口市第八小学的“三棋”,英才小学的“国学”,灵山镇中心学校的“海南八音”,大华中学的“琼剧”,咸来小学的红色教育等特色校园品牌。
各校的特色品牌也获得了多项荣誉。新埠中心小学号鼓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获奖;市八小三棋选手多次荣获全省全市团体个人冠军;市三十四小航模队多次开展表演活动;龙峰实验小学管弦乐团多次参加省内外演出;英才小学民乐班曾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梁东喜表示,美兰区教育局在建设“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过程中,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在“精准有效可持续”上下功夫,让信息技术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生动力,促进其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同时,将继续按照“突出抓优质均衡,重点抓科研引领,着力抓队伍建设,统筹抓品质提升”的思路,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勇于改革创新、奋力开拓进取,扎实推动美兰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期望9月1日清晨,欢快的音乐从海口美兰区白龙北路和长堤路路口传来,附近住户陈芬菊正和七八名邻居在一处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