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民:倾心打造完备便利的就医平台 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多家医疗机构签署联合救治协议,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
“良好的基层群众基础是我院的优势之一。”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钟江华表示,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称市三院)衔接基层卫生院与社区,不断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多元的医疗服务。此外,市三院积极引进先进医疗设施,完善医院硬件资源,为群众打造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平台。
□撰稿高永芳
标准化管理介入导管室提高医疗技术服务
近年来,市三院重视完善科室硬件资源配置,不断加强医疗技术服务。经过前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装机调试等一系列紧张的准备工作,同时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9月27日,肾内科主任医师梁辑顺利完成一例上腔静脉造影术,该手术标志着市三院DSA机成功试机并正式投入使用,同时也标志着市三院介入导管室正式运行建设。
DSA机即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该设备的引进对市三院开展冠状动脉、神经系统、各系统肿瘤等的血管及非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奠定了有力的硬件基础。据钟江华介绍,介入导管室是心血管内科、神经内外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的“得力助手”,各科室均可借助DSA机开展多项介入手术。
据悉,市三院是一家引进DSA机的二甲医院,其介入导管室将以高起点、高标准、新理念严格建设管理,逐步开展各专业的介入诊疗手术,使介入手术更安全、更快捷、更准确,更好地满足患者对介入诊疗的需求,力争打造区域优质介入诊疗中心。开展介入导管室的标准化建设,将提升市三院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学科的较快发展,使琼山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进行介入检查和治疗,享受三级医院同等的医疗技术服务。
全面建设胸痛中心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
作为一家公立医院,市三院在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医疗设施的同时,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为民办实事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市民。其于2019年加入海口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启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先后与市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市120及周边5家基层医疗机构签署联合救治协议,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
通过胸痛中心建设,目前院内已建立了胸痛中心组织机构、各种制度流程及急性胸痛诊疗应急响应机制、时钟统一方案、微信救治交流及远程实时心电图传输平台等。同时,为推进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畅通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市三院急诊科率先在省内配置了信息化系统,目前正在组装、调试阶段。据钟江华介绍,医院重视胸痛中心人才的引培,胸痛中心培训小组积极开展培训与教育工作,先后在院内核心及非核心科室、市120、网络基层医院、社区服务站培训近30场,积极召开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讨论会及胸痛中心联合例会持续改进,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此外,市三院大力完善就医服务渠道,先后参与市级平台“海口健康医疗”公众号、椰城市民云APP、省级平台“海南智慧医院”APP等区域性医疗网上预约、就诊平台的建设上线工作,践行“互联网+”医疗建设思路,优化了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
建设医联体试点完善基层医疗服务
市三院位于琼山区建国路,靠近多处居民点,人口流量较大。对此,其大力开展基层服务项目,加强医联体建设,为基层百姓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市三院与海口市文庄医院府城分院建立康养住院部,方便患者,可将颈椎腰疼病患者安排在文庄医院府城分院住院,既减少病人奔波,又可以报销费用。此外,以市三院为主体,云龙镇卫生院、旧州镇卫生院为基点,组成医联体试点运行。
市三院通过专科共建、下乡巡诊、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医联体内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据统计,市三院于去年布置了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工作,共安排8名医生到医联体受援基层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2019年至今,已组织医疗队下乡义诊27次,诊疗人次2756,免费送医送药18350元。钟江华表示,今后将以基层卫生院医生作为全科医生为主体进行慢病管理和宣传,村卫生室医生作为健康师进行健康体检和宣教,市三院专家作为专科医师进行慢病指导、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使基层卫生院慢病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市三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远程会诊平台为云龙卫生院、旧州卫生院解决疑难病例及患者的燃眉之急,达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了基层卫生院诊疗水平的提高。
据悉,市三院开展了一项特殊的患者服务项目,即院前急救,紧急患者可直接联系医院,医院自行安排专门的急救人员与车辆。钟江华强调,时间就是生命,院前急救可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保证患者能在黄金时间内接受抢救,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新闻推荐
海垦关工委举办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揭牌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刘宗周摄10月在垦区举办书法培训班;11月组织家长育儿培...